兩個床鋪,姐弟倆就沒分那么多,而且這房間是最便宜的那種,就兩個床,被褥也看著不怎么干凈。
白荷嫌棄的不行,想著等崔翔睡著了,一定得進空間睡。
第二天天不亮,她就悄悄了出了客棧,專門去有錢人家的那條街上,將空間里水靈靈的蔬菜一一擺出來,什么黃瓜、芹菜、辣椒、蓮藕、韭菜、茄子、豌豆、青菜、大蒜的擺了一大堆,等他們家管事兒的出來買菜,看到她的這些菜的品相,紛紛過來問價,雖然比市面上的菜貴了不少,可物依稀為貴,這都11月份,哪兒還有這么多花樣又新鮮的菜啊!
這些人都是靠做好飯賺打賞呢,加上如今下來的菜不是蘿卜就是白菜,要么就是菠菜一類的,吃都吃膩了,猛一看到這么多品種的菜,那都是搶著要的,不到半個時辰,她準備的百十斤的菜就全部賣完了,賺了差不多五兩銀子,因為連她擺出來的玫瑰花、迎春花都被買走了,這些花都是半開的狀態,要是開出來,更香更漂亮。
之后她看時間還早,又在簍子里裝了些板栗、石榴、橙子、甘蔗等去賣,差不多八.九點的時候,將存貨賣的差不多,才收攤回了客棧,路上還買了十個大肉包子,兩文錢一個,香的流油。
水果她賣了十兩銀子,因為多,加上一些品種比較昂貴,所以她是看菜下碟兒往高了要。
有了錢,鹽就不算什么了,昨個兒她和翔子已經各買了一斤,一斤鹽三十文,這價格讓很多窮人望而卻步,她卻用那么多鹽來腌制食物,也難怪家里人的表情那么怪異了。
明朝的價格各地都不一樣,有的地方六七文一斤,有的地方五六十文,當相對來說,要比宋朝便宜好多好多了,主要是因為明朝產鹽的地方相對較多,所以鹽價就便宜很多。
在宋朝,五十文到三百文的價格,老百姓根本就吃不起,即使官鹽是所謂的平價鹽,也不是所有人家都能吃的起的。
從鹽的價格來看當地,就知道有沒有鹽礦、鹽湖之類的寶藏了。
因為鹽是限人限量的買,還要登記在冊的,所以來買的時候都是帶著戶籍證明的,為了能買更多的鹽,姐弟倆不得不花錢雇人幫他們買,一個人給三文錢的好處費,最終買了十斤鹽,花了二十四文的好處費,這才把鹽帶出了鎮子,把崔翔心疼的,“都又快買一斤了,要那么多鹽干啥啊,下次買不行嗎?”
“一個月只能買一次,幸虧咱倆戶籍不在一個地方,要不然根本就買不了兩斤,官家對鹽的掌控這么嚴格,咱們多備點兒,就不往這方面操心了,記住今天的日期,回頭咱一個月買一次,多屯點兒,等夏天腌制食物也不那么捉襟見肘了。”
“可是姐,這買鹽的價格都快趕上買肉了,你拿這么貴的鹽去腌菜,我覺得好不劃算啊!”
“鹽腌制出來的食物,對身體并不算好,但是冬天食物匱乏,這又是很好的保存辦法,當你家的餐桌比別人家食物多的時候,你也就不說劃算不劃算這些話了,尤其等到了夏天,我們做一些腌魚腌肉,到了冬天,味道得到了最好的發酵,你會覺得花再多錢也值得了。”
崔翔聞言,便不再說什么,畢竟這次來鎮子上,沒有白來。
白荷走之前,還去了一趟秀坊,接了一些活,交了押金,打算帶回去讓柳兒練手。
順道買了一些布料,打算給家里人再做一些衣服。
還去了一趟雜貨鋪,購置了日常所需的日用品及生活必需品。
藥鋪那邊也沒落下,將經常用到的藥物一一多買多備了些,免得回頭有人來看病,她這兒沒藥。
等到晌午吃過飯后,姐弟二人才張羅著往回趕,路上,她拿出個小本本記了賬,順便將自己的財產又算了一遍。
沒來鎮子之前,她手里面剩下29兩銀子,這次來鎮子他們一共賺了17兩,加在一起就是46兩,但是買完藥,這是大頭,還有鹽、付了油的加工費、買鹽好處費、布料等等后,她還剩下四十兩銀。
喜歡快穿之掌家女主只種田請大家收藏:(www.bqgyy.com)快穿之掌家女主只種田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