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四十兩銀子聽著不多,其實卻夠山下普通老百姓生活七八年不成問題。
白荷對于現在的生活也非常的滿意,吃飽喝足,還有人陪伴,院子里還有這么的小動物,除了吵了點兒,真真想直接躺平,安于現狀了。
自打山下老百姓豐收了之后,人們臉上再也不愁云密布了,便是這次進鎮子,也感覺前來賣東西的人多了不少。
不過都是一些果蔬,很少能看到賣肉的,所以她沒能買到肉,還好炸了油,日后想吃點油炸食品,也能得到自由了。
不像從前,因為油的稀缺,總是要考慮半天。
而煉油的油渣餅,她也沒舍得喂給牲畜,而是剁碎了,吃面條的時候往里面放點兒,香氣十足不說,連油都不用放了,就是口感不太好。
自打有了香油,每天早晨的涼拌菜里,她都要加一點點,而生抽、醬油和香醋這些調味品,之所以很少去買,是因為山里的老人家都會做,他們平時來看病的時候,都會帶一些過來給她,所以家里這些東西是不缺的。
鹽買回家之后,她就利用蒸餾水的原理,將鹽過濾的更加細膩了,而這些鹽都是日常炒菜調個涼拌菜必須的,只有在腌制咸菜的時候,她才會使用那些粗鹽。
正所謂一回生二回熟,有了第一次賣糕點的經歷后,翔子隔三差五的,只要羊奶積攢到一定程度,他就會用一整天的時間去制作糕點,然后第二天天不亮就趕著驢車進鎮子賣糕點,有時候第二天才回來,有時候當天半夜趕回來,這個要看他賣糕點時候的運氣。
自打找到了這個事兒做后,翔子就很少上山學木工了,空閑時間幾乎都在爐灶前搗鼓,白荷也會傾囊相授,還會給予一些建設性的意見,除了做糕點,還會做一些餡餅,里面加豆沙、棗泥、果泥,出來的效果也挺好的。
基本上咸品做的不多,甜品做的多一些,因為她能制作出蔗糖,出不來鹽,而糖在市面上,可是比鹽更貴的,所以這些甜品,也只有有錢人能吃的起,普通人家根本就買不起。
雖說糕點隔天拿出去賣口感會差很多,但白荷已經盡可能的拿到空間進行保鮮了。
而每次翔子進城回來,所賣金額都會在一兩上下,像上次一下子賣二兩銀子,幾乎是不存在的。
12月的時候,她家的銀子已經存到了五十兩。
這不僅僅有甜品的功勞,還有她和柳兒的繡品酬勞,小女娃自打跟著她學了刺繡,她頭一次帶回來讓她練手,一個月時間,已經進步非常大了,雖說所賺銀兩都是她的作品,而她所做只是一些人家繡坊的附贈品,可作為新手來說,能有這樣的成就,已經很不容易了。
尤其柳兒的踏實肯學,不毛不燥,沉得住氣這一點,的確有做繡娘的潛質。
如今三兒的小衣裳她也交給她來做,她只需要在旁邊動動嘴指導一下就可以了,可是省了不少的心。
天冷以后,她利用空間內的時間,給家里人每人都做了一套棉衣,包括山上的衛家父子。
雖說衛贏還沒回來,但她也顧及到了他,利用他以前的舊棉衣,縫制了一套新的,新棉衣是用棉花做的,保暖程度自是非同一般,絕不是他們以前那些柳絮、楊絮、木棉能比得了的,作為獵人的衛贏還好點兒,人家家里有獸皮,有了獸皮冬天就好過太多了,但是沒有獸皮的普通老百姓,那才是真的難捱。
畢竟棉花太過稀有,可不是誰都能買得起的。
衛贏父子倆的舊棉衣里面套的是棉花,但從棉花的舊程度來看,應該也是穿了好些年了,想想也是,他們一個是獵戶,一個是木匠,家里又沒有那么多拖累,這生活條件比起普通人家,不知道好多少,棉花買得起,也不稀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