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給人看病的時候,那些病人一看這倆人的陣仗,都覺得稀罕,玩個面也能被圍觀,第二天兄弟倆就把案板弄到山上的衛家去了,男人做飯本身在某些人眼里就是不應該的,未免白荷被人說道,兄弟倆倒是默契,跑到山上鉆研去了。
白荷由著他們折騰,反正到了飯點兒擎等著吃就行了,不管弄上來的面是面疙瘩,還是粗的粗,細的細,他們都不在乎,畢竟誰也不是天生就會做面點的,好的面點師傅不都先從摸索開始的?
當然,白荷沒有病人的時候,也會上去瞧瞧,將自己的一些經驗傳授給他們,能不能悟,還得靠這倆自個兒琢磨。
這段時間,兩個人是沒少嚯嚯面粉,好在也不是沒有任何成效,還順便學會了燴面、刀削面、手搟面的做法,拉面雖然還沒做成,但至少能拉得開了,距離成型也近了一步,等回頭這拉面能拉成型了,在里面加點堿面,那就是熱干面啊!
要不是古代沒有機器可以壓面條,何至于學個面還這么麻煩啊!
面的軟硬直接關系到面的種類,學會了面還不行,還得會做鹵,做鹵又少不了各種調料和醬料的搭配。
湯圓做了這么多世的老板和母親,對于獨家秘方可是最有話語權,要不是為了做生意,她何至于讓翔子買回來那么多罐子,不就是為了做醬料?
約摸八.九天左右,勤勞的兄弟倆終于學會了拉面的做法,真是可喜可賀啊,只要一想到要告別面條,全家上下都跟著高興。
學會拉面的同時,一些湯底、配料、鹵子也學了個大概,只不過現在條件不是很充足,需要等她將醬料都做好了,才能完整一套走下來,現在就是個簡易的鹵汁調和。
面學會了,涼皮子還有什么難的?怎么洗面筋,怎么澄面,怎么調和面的粘稠度,在平底盤里面刷油,成型,調菜,調料,都要仔細揣摩跟進。
每一步都是看別人做簡單,自己操作起來就沒那么容易了,不是面皮揭不下來,就是調出來的味道不好吃。
就連一個小小的發豆芽,都有那么大的學問,更別說辣椒油的勾兌,芝麻醬的配比調和了。
涼皮學會了,米皮搟面皮甚至牛筋面都能跟得上進城,而涼面的面就是拉面的粗細,抹上油,抖愣開就行了。
只不過涼面的調味兒和米面皮不太一樣,微微發甜。
一個月,從翻過來年到現在,這兄妹三個整整跟著她學了一個月,總算將這幾種面給學好了。
而她做的速成版的辣椒醬、黃豆醬、芝麻醬、花生醬也都擺置了出來。
至于那些經過發酵的醬料,則還需要夏天光照的搭配才能成型,包括醬油和醋。
吃了一個月的面食,白荷都覺得自己吃胖了許多,也得虧這次搶的麥子多,要不然還不得心疼死她?
這一個月不僅他們三個學會了這些食材的做法,就連衛叔也緊趕慢趕的將他們的桌椅板凳筷子鍋蓋什么的,都做了出來,看這陣仗,隨時都可以開張啊?
這期間衛贏還進了趟縣城,把他的那份工作給辭了,順便還找了個合適的攤位。
他也已經想好了,只要學會了就去街上擺攤去。
他要支棱起來的這個攤兒就是面攤兒,不僅賣面,還賣餛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