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從山里采回來不少的野山楂,山楂都不大,有的特別酸,有的還能吃,她將山楂清理干凈之后做成了山楂糕,糕里面加了蔗糖,不會顯得特別酸,偶爾挖一勺攪散了,配合著蘋果片和淀粉,可以喝山楂湯喝,喝這個湯不僅開胃,還暖胃,冬天喝最好了。
晌午這頓飯她做的很是隨意,東北菜系、朝鮮菜系、豫菜、川菜輪番擺上桌,可惜不是海邊,要不然還能捯飭個海鮮盛宴。
雖說沒有其他海鮮,不過衛贏年前在縣城倒是機緣巧合下買了十斤左右的干海帶,這玩意兒在海邊不值錢,但是運到他們這兒還是很稀罕人的,所以今年冬天的燉菜里,可以放入泡好的海帶絲調味了。
天越冷年味兒越重,今天早上起來,山里面起了大霧,能見度非常低,院子里的東西都看不太清。
看了眼家里的油罐子,內視了空間早就被她分門別類放好的肉,挑了大概四五十斤的豬板油出來,今天一上午啥也不干,就熬油渣了。
豬板油都是豬身上最肥的地方,成塊成塊的,熬豬油前還需要清洗干凈并且成小丁,這個是個耐心的活,她干脆讓翔子去切,油膩膩的,她也不想倒騰,反正將一大盆的豬板油弄出來之后就不管了。
翔子也是實在,清洗干凈之后,搬了個小馬扎,整了個案板就坐在院子里切,清晨的霧環繞在他身邊,竟好像身臨仙境般美.妙。
哥哥切油丁的時候,妹妹已經去熬米粥了,下面熬粥,上面蒸紅薯、土豆、雞蛋、饅頭、還有一碟子的雞蛋羹,這是個小三兒的早餐,他們大人則是喝粥就紅薯土豆吃咸菜。
鍋里面咕嘟咕嘟的飄出香味兒的時候,柳兒從地窖里爬上來,端了兩碟子的咸菜和兩枚鴨蛋。
每天的咸菜都不重樣,昨天吃的辣白菜和蘿卜干,今天吃的是酸豆角和酸黃瓜,鴨蛋是腌制好的,清洗干凈后一個切成四半擺到桌子上就行。
等飯做好盛上桌,衛贏也背著竹簍下了山,后腳衛叔也跟著進來了,這是他們爺倆的習慣,每天都要到山里面轉一圈,今個兒雖然沒啥收獲,但是撿了一背簍的柴火。
翔子沒有著急吃飯,而是順勢將鐵鍋刷干凈,趁著火還沒熄滅,又點上了柴火,之后將需要熬的豬板油丁全部倒進了鍋里面,然后在鍋里加入了鹽、大料以及一大盆的清水,之后蓋上鍋蓋,就可以等它熬了。
大料是為了增香,鹽是為了保鮮,這樣熬出來的豬油顏色也好看,奶白奶白的。
“這么一大盆啊,熬四五十斤沒問題了,夠吃到春天了。”
“差不多,晌午咱們包餃子,明天包包子,這么多豬油渣,得好好分配一下。”
冬天地里都沒活,雖然這邊不下雪,但除了家里面特別困難的會出去找個臨時工干干,其他人基本上該回來的都回來了,這邊春年的氛圍還是挺強的。
“明天天氣要是好的話,不如進城看看有沒有什么要買的?城里人都放那什么鞭炮,說是驅邪,過年都放,要不然,咱們也買點兒?”
白荷這才想起來明清兩代,爆竹的種類要比唐宋更加繁多,燃放爆竹的時間也已不限于大年初清晨。
一般除夕夜就開始了,子夜零時達到高.潮,俗稱“迎神”。
這時,無論貧貴賤均要放爆竹,雖然他們是山戶人家,可也信鬼神之說。
因為白荷都到嘴邊的話,不得不咽了下去,“也好,你們可以去看看,不過價格不便宜。”
“這不是要過年了嗎?咱們也討個吉利,多少錢都得買啊!”
這些事兒白荷懶得去管,她這些天都在炕上給他們縫制衣裳,先進緊著孩子和衛叔的,最后才是他們這個年輕人,如今各自身上穿的還都是去年的新襖呢!
家里積攢的兔皮,經衛贏硝制后,白荷給柳兒和自己各自做了個圍脖和馬甲,穿上棉衣里可暖和了。
連三兒也撈了個小馬甲穿,衛叔那兒做了兩個護膝,這皮毛啊就用完了,想要給這幾個年輕人做,得等到明年攢夠了再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