單是這個架子車,他們全家上下,折騰了差不多一個多月,不停的進行試驗,在各種崎嶇不平的路上推拉攀爬,也進行了重力之下的測試,功夫不負有心人,最后終于研究成功。
為了能夠熟練的掌握這個步驟,幾位獸人在這個寒季,愣是造了十輛車出來,再反反復復的實驗中,把最后兩輛車留給自家用,其余的八輛則停在院子里,想著開了春用這個換取其他有用的東西出來。
不管是前世還是獸世,都沒有天上掉餡餅一說,去年他們問她借粒粒果,后來也用相應的體力勞動還了回來,是以這個板車,將來也會賣出相應的價格。
雖說在寒季,他們家咕咕雞下的蛋少了點兒,可擱不住它們多啊,截止到寒季之前,她家已經發展到了三十只的規模,如今養在洞穴那邊的地窖里,地窖里有向上通風的竹口,所以并不擔心那些家伙會在下面憋死。
三十只雞里有公也有母,開春就能抱窩孵化繁衍出更多的雞寶寶出來,這是個重要的轉折點,唯有它們從小生活的環境才能蛻化它們的攻擊力和野性。
進入寒季之后,每天也有十來個蛋收,再加上鵪鶉、鴿子這些,蛋白質的量是足夠了。
他們家每人每天都能分到兩到三個蛋,不管是什么蛋,崽崽們還能分到一碗新鮮的羊奶或者牛奶。
至于為什么沒有人去喝豬奶,她懷疑跟那家伙太臟太臭有關,哈哈哈~~~
當然這是玩笑之語,那么究竟是因為什么呢?
良田給出的解答是這樣的。
野豬并不象野馬,野羊一樣是群體性的社會,所以在人類游牧時期,其一次性捕獲并馴化的數量并不多,再加上其本身的奶產量并不算高,所以根本無法滿足人們對奶的日常需求。
進入農耕社會,豬經過長期的圈養變的容易增肥長肉,基本上能滿足一戶人家對肉與脂肪的需求,人們養豬的目的便十分明確了。
還有,一直以來豬就被不公平的認為是既笨又蠢(回族除外)的動物,人們自然不愿喝它的奶。
如果奶源充足的情況下,她會將奶做成奶酪或者奶片,再不濟就將夏天采集曬干的茶樹葉拿出來,給孩子們做奶茶喝,她除了做了紅糖塊兒外,還利用一些比較甜的野果做了果糖塊兒,方法自然是大同小異的。
這些果糖平時很少給崽崽們吃,因為量少,留著做果茶,果奶的時候,放進去,味道更好。
獸世的茶樹有不少,不過她鮮少去采摘,因為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采集食物上了,在吃飽還吃不飽的情況下,這些可有可無的東西就被她忽略了,畢竟這茶葉也不是那么好采集的,所以她就做了一兩個茶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