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伯和大伯母一直賣到晌午才回來,他們輾轉了四個村子,最后到了鎮子上才賣完。
“剛開始不好賣,也喊不出口,臨近晌午,才開始賣的快了點兒,因為五塊錢三斤,所以大多數都買的三斤,咱們六十斤,賣了一百零八塊錢,少賣十二塊錢。”
“沒關系的大伯娘,這只是剛開始而已,時間長了,咱家豆腐好吃不好吃,大家都能品的出來。本地豆腐大都用的石膏,你們也吃過,是不是覺得還是我們家的豆腐更好吃?”
家里人對于這點,似乎都不否認,因為是事實,其實還有一點兒她沒說,家里的豆腐里摻了她帶回來的豆子。
空間出品的豆子味道上更絕,是她交代爺爺泡豆子的時候抓上一把空間豆。
“如果誰家拿豆子來換豆腐,也是可以的,比如他們拿一斤豆子,就給他們一斤半或者兩斤豆腐都行,畢竟一斤豆子能出三斤豆腐,如果是水豆腐,會更多點兒,咱家門口的村民,鄉里鄉親的,也不好賺太多。”
“歡歡這話說的在理,都是一個村子住著的,不能太過計較,但也不能太不計較,比如他們拿過來的豆子,如果摻雜了許多壞掉的,那就按一斤算,提前可以跟他們說好,要那種條件好,干凈的豆子才可以。”
姜還是老的辣,她只是起個頭,爺爺就知道后面怎么做了。
“歡歡安排的一板水豆腐,兩板老豆腐是對的,因為年輕人喜歡吃老豆腐,老人和孩子則喜歡吃嫩豆腐。”
其實豆腐不止出了六十斤,畢竟還有一個水豆腐呢,差不多出了七十斤的樣子,家里人留了四五斤,剩下的都給她帶著,讓她走的時候,給人家教授家里捎過去。
當然,帶的都是嫩豆腐,葉歡一點沒客氣的收下了,還說如果在市里頭看到便宜的豆子,她也會買點回來。
大伯父和大伯母卻說:“不用不用,其實拿豆子來換的人還挺多的,我們會根據豆子的質量給他們相應的兌換,不止是豆子,其他糧食也是可以的。不一定非要用到錢。”
葉歡對于這點還是挺贊同的,“對,以物換物的確合適,畢竟咱們做豆腐也是為了口吃的,如果能換來糧食,我們就不用出去買了不是?”家里的糧食肯定不夠吃,每年種的雜糧是多,紅薯也多,可架不住人口多。
或多或少,也是會買點的,現在做了豆腐,就可以拿豆腐換糧食了,倒不失為一種方法。
瞅著家人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樣子,她也是打心里的為他們感到高興。
家里人有了賺外快的機會,她這邊的壓力也會小很多。
晚上回到學校之前,她找了個地方用雞蛋和嫩豆腐一起,燉了一鍋豆腐雞蛋羹,味道好極了。
她空間燒火做飯的柴火,也是她在河灘的林子里撿的,每星期都得去撿,她還不舍得買煤球,畢竟做不了幾次飯。
【看書領現金】關注vx公.眾號【書友大本營】,看書還可領現金!
也幸好空間有自助凈化功能,不然還不好處置咧。
學校晚上沒有晚自習,但是規定都得在周天晚上回來,因為周一早上還要早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