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是早讀,其實也都到七八點了,這個年代還沒有前世她所在的初中管理嚴格,畢竟沒有什么升學壓力。
前世孩子都要上學,而現在這個年代,一個村子也挑不出來十個,能有一兩個都不錯了。
城里雖然比鄉下讀書的人多,但也有一定的比例,沒有了壓力,自然也就沒那么重視了。
如果明年順利,她就能從中學畢業了。
初四的課程里多物理化學生物的淺顯知識,對比前世的初中,真的相當于小學里的科學課了。
課上認真學,課下雖然沒有什么習題可以做,但將書背誦一遍,卻能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。
撒貝寧當年在北大,就是靠著把書背下來,順利通過沒怎么上過的課程,這種方法最為直接有效。
只不過原主的腦子似乎不夠聰明,所以就只能用笨鳥先飛的勤奮去補拙。
10月中旬,玉米基本上收完,這次她回家感覺有活干了,因為家里人忙活著做豆腐,地里活就做的慢了。
她除了掰玉米,砍玉米桿子,還幫著爺爺捆玉米桿子,這些桿子村子里收走一部分,剩下的都被各家各戶拉回去當燃料了。
如今家里后院做了個磨坊,村子里誰家辦事兒,不管是紅的白的,都會招呼他們家定豆腐。
甚至離得遠的那些,嘗著覺得好吃的,也都會在賣豆腐的時候提前通知,剛開始他們沒有要定金,后來在葉歡的提醒下,才意識到要定金的好處,于是在此之后,他們葉家豆腐坊,也有了他們的規矩。
所謂量大從優,在前三天優惠之后,就恢復了兩元一斤的價格,若遇到誰家預定超過十斤以上的,都以五塊錢三斤來算。
家人越做越熟練,對鹵水的把控也是越來越好,她每次回去,都會拎幾斤豆子。
每天或多或少也會種一次豆子,一周大概能攢個四五斤的樣子。
豆腐坊收上來的豆子,攆不上他們用的時候,就會挨家挨戶的去買豆子,按照市場價買。
如此折騰下來,一個月家里面差不多能掙個兩三千塊錢。
分成四份的話,也就是六七百塊錢。
如此一來,爺爺奶奶有了保障,三兄弟每一房也有了收入,雖然沒分家,但是有些錢是被爺奶允許的平分,比如豆腐坊,再比如年底分糧,只要家里有余地,就會分給大家,其實也相當于分家了。
進入11月,河南的溫度一下就降了下來,爺爺奶奶掙到了錢,就想給大家都扯一身衣裳穿,于是就和伯娘、阿娘、嬸嬸去挑選布和棉花,結果布是買了回來,但是棉花卻沒買到,因為棉花緊俏,剛進回來就賣光了。
這個時候,葉歡扛回家三十斤棉花,就很讓他們吃驚了,她自然不能說,她在空間屯了一百斤,就說是教授幫她找熟人買的,三十斤棉花雖然不多,但起碼能先給孩子們做一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