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嫂叫劉婷,1946年19歲,比三哥(24歲)小五歲,比她大2歲,進入46年,她也16歲了。
但是她秋季的時候,不是入高二,而是跳到了高三。
三哥已經跳級到了五年級,因為有三嫂找的老師給他補習,進步飛快,學完今年,就能高小畢業了。
二妹和九弟、十弟則進入了四年級,也算是跳了一級的人了。
三嫂在小學每個月有三百塊錢的工資,相當于三十個大洋,比起彩禮的話,劉家也算實在了。
但是三嫂之前攢下的,據說都留給娘家了,這是應該的,畢竟人家養這么大的閨女,畢業了掙錢了,給他們家了,擱誰心里都不舒坦,而劉家雖然兄弟姊妹多,但人家老兩口砸鍋賣鐵也送兒女去上學這點,就是明智之舉。
如若不然,三嫂如何以區區高小畢業的就能去教一二年級的課?還不是占了有文化的便宜?
當然,葉歡在他們心中就更厲害了,畢竟整個村子也找不到一個上了高中的人,她如今上了高中,誰提起來不豎大拇指?這也和爹娘提前告訴村民人家教授愿意教,教得好有關系。
提前說她在學習,循循漸進告訴大家她去考試,最后上了高中,他們就很容易接受了。
至于學了幾年,其實本身只要他們家孩子不上學,這些人是沒有什么概念的。
等他們反應過來,她可能就跑去上大學了。
因為她記得也是國家成立之后,才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。
果不其然,在三哥拿到高校畢業證沒多久,上面就下來統計資料了,這個時候有畢業證加身,將來三哥不管分配到哪里,都不可能在家種地。
1947年夏,葉歡參加高考,成績出來之后轟動了整個省,因為以她的成績,清華北大都不是問題,但她偏偏選擇了第四野戰軍醫大學,也就是第三軍醫大學(陸軍軍醫大學)的前身。
拿到錄取通知書之后,葉歡被市里面下來的人親自送到了火車上,三哥本來要去的,但是被她拒絕了,因為三嫂懷孕,她不想耽誤家里人,而且弟弟也小,也離不開父母,她自己可以。
許是因為葉歡的高調成績,又是軍醫大學,葉家目前有兩位犧牲的烈士,五個在職的軍人,一位負傷在家的傷員,所以葉家澤即使回家兩三年,最后也還是被分到了市糧食局,做了一名會計。
有了正式工作,全家上下都很高興,尤其葉家澤只是沒有了手掌,并非沒有手臂,所以很多活對她來說影響也不是很大。
當然,葉家澤也沒忘記自己妹妹的話,繼續往上學習,爭取拿到初中畢業證,至于高中畢業證,怕是有些玄乎了,對他來說,能拿到初中畢業證,已經足夠用了。
葉歡去了重慶,因為事先知道四哥就在重慶,所以她到了學校報道之后,專門拿著地址問了學校的教員,得知他們的部隊在山里,一時半會兒怕是聯系不上之后,她無奈放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