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是水土及光照資源充足,具有較好的生態農業綜合開發條件。
境內有額爾齊斯河、烏倫古河兩大水系,大小河流58條,雖然分布不均,但卻表明并不缺水,如何利用這些水,開展養殖業,卻是比較難的地方。
這里的魚類品種達三十余種之多,其中有白斑狗魚、河鱸、江鱈、東方歐鳊等中國珍稀魚種,發展水產養殖業條件優越。
除此之外,墾區土地資源也很豐富,開發潛力大,所處地區雖無霜期短,有效積溫低,但是日照時間長,光照資源充足,農牧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,糧食、棉花、打瓜、哈密瓜、番茄等高效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正逐年擴大中。
丹鳳朝陽如今已經不怎么喝奶粉了,在沒有人的時候,她會偷偷進空間給他們熬點小米南瓜粥,大米紅棗粥給孩子補充營養,仨孩子每天至少會吃一個雞蛋。
知道仝戰是去建房子之后,每天回來她都會詢問這地窩子到底是怎么建的?
事實也的確如她所說的那樣,在地面向下挖出一個四方大坑,用胡楊木架起的三.角窩頂露出地面,朝陽面設有天窗,木頭上面鋪一層稻草等,稻草上面覆蓋一層厚厚的草泥。
在嚴寒冬季的地窩子里,用土坯壘起半人高的空心火墻,在上面可以熱飯、晾衣被,灶里的柴火燒得通紅,屋里暖洋洋的,盡管空氣有些污濁,氣味不那么好聞,但起碼不會讓你在零下幾十度的溫度下被凍死。
當然,也有缺點,那就是漏風,據說草木發芽的季節,床頭土地上有時還會長出幾根蘆葦!
好處是可以抵御沙漠化地區常見的風沙,并且冬暖夏涼,但通風較差。
每年春秋兩季,來自西伯利亞的狂風猛烈而頻繁,一刮就是一兩天。
眼看著很好的天氣,突然間晴空變色,霎時飛沙走石昏天暗地,吹得人們難以站立行走,工地去不了,只好鉆進地窩子集體“風休”。
漫天黃塵呼呼地往地窩子里灌,被子衣物都用來堵漏縫仍難奏效,凡是鼻孔、耳朵等露在外面的器官都灌進了塵土,人人像土猴一般,但習以為常就無所謂了。
地窩子不僅是這些軍人居住的“宿舍”,還是食堂、會議室等。
一個10多平方米的地窩子要住十幾個人,有不少兵團人就在地窩子里結婚生子。
夏天,戈壁灘上的溫度高達40多攝氏度。
一.夜大風過后,滿床滿身都是沙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