葉歡這次帶裁縫出去也是長長見識,開開眼界,其實也有培養她們的意思,任何跟著她好好干的,她都不會虧待他們的,畢竟,她有那么多世的閱歷在,腦子里雖然記憶不在,但是拿起畫筆那種潛意識的反應,卻很靈敏,有時候連想都不用想,就能勾勒出她想要的圖案,這是一種本能的反應,和她徹底融為一體了。
她會給這些裁縫半年的觀察期,只要人品什么的都能保證,她就會和她們簽合同,簽署保密協議。
像古代那種從小學習刺繡的女工不太好找,這些女人都是鄉下招來的,手都比較粗,做不得那些細致的活。
而且刺繡也不是一蹴而就的,便是連她,也因為是幾世累積下來的經驗,一般人怎么可能學學就出師?
不過葉丹妮和葉丹鳳從小跟她學過刺繡,雖不夠專業,但是拿出去糊弄人還是可行的。
若非她有古代學習女紅的經歷,她也當不了裁縫,裁縫可不是一般人能做的。
與其說她帶女工出去長見識,也不如說是一個考察的過程,誰聰明能干,誰偷奸耍滑,誰喜歡占小便宜,事兒比較有眼色,其實在這個過程中,都能看得出來,為此她還做了一個考察表,詳細的記錄了這些女工的表現。
雖然村支書比較給力,介紹的人目前看起來都挺能干的,但能干不能取決于天賦,所以,她還是在大門口貼了招工啟事,一方面可以讓她們兩班倒的干,有休息的時間,另一方面,也是想給這些女工一個警醒,到了她這兒,并不是說就可以高枕無憂了,你若干得不好,也隨時都有被開除的可能。
不過,值得欣慰的是,大家的手藝越練越好,有時候她拿給她們一張圖,讓她們自己試著去做,尺寸什么的,可以互相給同事量,怎么做,怎么設計,大致方向已經有了,而她們只需要精細化即可。
當然,這也是一個考察的過程,她需要的是那種,只要她給出一個圖,她們就能像復印機那樣給她做出來,做出來還不夠,還得大同小異,沒有太大的出入,這就講究他們【歡顏】的風格了,只有找到他們品牌的特征,才能夠把握的好。
所以,第一次讓她們拿手邊趁手的邊角料去做的時候,效果并不很好,五花八門的,在她沒有給出具體的數據,指導,她們做出來的衣服,真的是……無法直視。
但是,經過她的反復指導,她們虛心接受更改后,這些衣服,起碼做出來能夠穿得出去了,這就是很大的進步,也是葉歡愿意堅持下去的動力。
裁縫鋪子有條不紊的學習實踐相結合,服裝店那邊,葉歡做出來的成品只要掛上去,就能招來訂單,平均每天至少能出兩個訂單,一個月下來就是五六十個訂單,且平均一套下來就要二百塊錢,光這就要一萬二的營業額,她至少能賺三成,三成就是三千六,這么大的利潤,在八四年,何止是可觀啊?
當然,即使是三成,也是扣掉所有支出,比如布料、場地、縫紉機的本錢、水電煤氣工人工資花銷,吃住等等亂七八糟的成本加起來的數,所以說三千六是凈利潤并不為過,如果再加上服裝店里的營業利潤,那她一個月不說過萬,也差不多了。
在八四年一個月就成萬元戶,那她一年下來,豈不是要成十萬元戶?
葉歡憋了大半輩子,好不容易有了賺錢的樂趣,自然是樂此不疲的奔波。
結果孩子們放暑假來京城,看到她的生活狀態,一度反對她這么折騰自己。
葉歡朝他們擺擺手:“行了啊,你們考大學我都沒管,啊,現在我賺錢了,你們居然跑出來管我?”
“咱不行這樣啊,你們上你們的學,讀你們的專業,現在大學生都有補助,平時也不需要我們寄錢給你們花銷,你們自己就能照顧好自己,我和你爸呢,就想給自己賺點養老錢,你爸辛苦了十幾年,那不得需要錢補補,調養調養啊,我們倆最大的愿望,就是將來不連累你們,所以你們呢,也不要太操心我們,我自己就是醫生,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,都放心,我悠著呢!”
為了體驗媽媽的辛苦,幾個孩子在暑假都來給她幫忙,男孩子跟著她進貨,提貨,卸貨,女孩子在裁縫鋪里跟著學做衣服,如果服裝店不需要進貨這些體力活,他們就幫舅舅舅媽、或者小姨做豆腐端盤子,總之,誰都沒有偷懶,畢竟不但她家的幾個孩子,就連季葉落、葉知秋倆孩子都跑過來幫自己的爸媽了,三哥三嫂家的孩子他能跑得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