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姐,你不知道,現在還不算太冷,趁著現在多做點兒,大家不都置備過冬食物嗎?這凍豆腐也是咱這邊的特色,最近每天我們都做一百來斤呢,家家戶戶定的都多,等真正冷起來,大雪蓋住路的時候,我們就不出去賣了。”
“你看,這是我們換回來的粘豆包,這是黃米做的,里面包的紅豆,在爐子上烤著吃倍香兒,人家說蘸白糖才好吃呢,可咱誰見過白糖長啥樣啊,就這么干巴巴的烤著吃,也挺美的,回頭你嘗嘗。”
說起來,她的付出也沒算白費,姐妹倆換回來啥好吃的,都想著自個兒,什么魚啊蝦啊蟹啊的,都能往她這送,就算只有一條一只,那也是多么稀罕的東西,所以她們之間,已經不是簡單的鄰里關系了,而是處成了真正的姐妹。
她這兒的醬、菜,只要她們需要,隨時都能拿,豆腐豆腐皮豆腐干這些,隔三差五的都能送過來一些,還不是剩下的,而是做好的新鮮的。
當然,為了給姐妹倆補充營養,她也做了很多奶酪給她們,發酵的味道,讓她們受不了,但一聽說是好東西,不好吃也得吃下去,咸鴨蛋、咸鵝蛋,只要她有的,也是管夠,沒有血緣關系,還能處成這樣,她倍幸福。
因為他們這邊有兩個大湖,所以鎮子上到了寒冬,就會出現很多賣凍魚凍蝦凍蟹的,物產豐富的很。
人少,捕撈方式有限,又懂得規避動物繁衍生息的時間點兒,善良的人們自然會得到大自然豐厚的饋贈。
這些魚蝦都是個人辛辛苦苦去河面上開冰洞鑿出來的,算是個人,當然也可以賣給公家。
大東北說實話,這么冷的天,誰出來管這些事兒啊,都不容易,也都是為了糊口,總不能為了某些限制,讓人家過不了東,生生餓死吧?
所以比起內地,有些規定管理的相對人性化的多。
對于吃喝這些,安怡是最不缺的,只要姐妹倆給她,她絕對不會讓她們空著手走。
只要是家里明面上有的,就讓她們走的時候帶走,比如包的餃子,包子,蒸的苞米紅薯土豆。
“你們倆下晌還要干活,干活就會肚子餓呀,回家放到炕上,吃的時候熱乎著呢,別跟姐客氣,你們也都看出來了,姐不缺這些吃喝,想報答我,先把這個冬天熬過去再說。”
姐妹倆都不怕吃苦,干再多活,她們都不怕,兩個女人能支撐起豆腐坊,那可相當不簡單吶!
尤其平日里鄉里鄉親,一個村子里住著,那來換的豆腐,基本是沒賺頭的,好說話的還行,不好說話耍賴的,姑娘家臉皮子薄,不愿意跟他們嗆,到頭來很有可能白忙活一場。
所以這里說她們倆靠做豆腐糊口,那真的是將將能糊口而已,入冬之后的豆渣,只要她們拿過來,她就換成粗糧給她們帶走,天天吃豆渣誰都受不了,換點不一樣的雜糧吃,也不是不行。
“你們倆還好吧?爹娘沒再來鬧事兒?”
一提這個,姐妹倆的表情同時一變,“自從上次我們倆回各自家砸了個遍之后,他們再也不敢了。”
開始做豆腐,他們的娘家天天上門打秋風,不僅不給錢,還不給糧食,每次可勁兒的拿,連根線頭都不拿過來,姊妹倆氣的肝疼,到安怡這里哭訴。
“你們倆換著去他們家算賬,秋霞去彩花家要帳,彩花去秋霞家里,如果他們不給錢,就砸,見什么砸什么,順便把各自這些年的遭遇喊出來讓大家伙聽,你們自己不支愣起來,指望誰替你們出頭?只有自己野了,才不敢有人欺負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