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這不算啥事兒,你就安心在家帶孩子,這幾天我們正在收拾合適的地方,只要打掃好了,就過來找你過去。”
“不用這么客氣,這都是應該的。”
三四個月的時間,足夠老百姓入門了,也不需要學拼音,因為他們不看書,只認字。
數學的話,一百以內的加減法,如果還有時間,再學個乘除法,就夠用了。
也就是小學一二年級的課程,對她來說輕松,可是要想召集夠足夠多的人,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兒。
因為大多數人,還是很封建的,所以這后面的動員工作,還得靠屯子的這些骨干去說,所以他們的準備工作干起來,怕是要等到12月初了。
現在是11月中旬,至少還需要半個月的時間,安然是陰歷十月初八生的,現在是陰歷十月二十五,這日子啊,真是一天一天,掰著手指頭過的。
識字的人在這個年代算是稀有物種,一個村里面的文化人占比,絕對不會超過百分之五。
國家也是意識到這一點,才會號召各地進行掃盲工作,只不過這邊貌似開展的優點晚了,建國初期應該就有這樣的政策了,而今五三年馬上就要過完了,可不就算晚了。
送走了屯長他們后,秋霞和彩花一臉興奮的看著安怡。
“太好了姐,當老師可比去地里干活輕松多了,還不耽誤你帶孩子,這育紅班肯定是和小學連在一起的。”
安怡也覺得算是解決了她日后的頭等大事兒,“的確不錯,你們倆識字嗎?”
兩個人同時搖頭,“不識,沒上過學,從小到大只有干活的份兒,這種好事兒,想都不敢想。”
安怡想著左右也沒啥事兒,還有半個來月的時間,三個人帶一個孩子還算輕松的情況下,先教她們背誦乘法口訣,寫自己的名字,小黑板粉筆都是她的戰利品,三個人盤在炕上,一個教兩個學,還有一個咿咿呀呀自己玩兒的,氛圍特別好。
也不耽誤她們納鞋底,做衣裳,做尿褥子,有說有笑的,外面天寒地凍,屋里面卻溫暖如春,有時候燒得熱了,還冒汗,烤紅薯、土豆、饅頭、粘豆包啥的,成了她們的零嘴。
這姐們倆在的時候,給孩子沏奶粉喝,奶粉已經單獨裝在沒有任何標記的密封罐里,她們不注意的時候,她才喂空間的牛奶,不過三五天的時間,就感覺這孩子似乎胖了點兒,有這么多好東西的呵護,營養跟得上了,體抗力上來,風寒竟不自覺間好了,偶爾有鼻屎,還需要費心的幫奶娃娃掏出來。
偶爾會有腸絞痛,這樣的夜晚最難捱,好在晚上有牛奶補貼著,她倒是沒受太大罪,如果睡眠不足,就睡到空間里補一會兒,無傷大雅。
安然剛抱回來的時候,皮膚發黃,疑似黃疸,她給喂了多天含白蒿的中藥水,才逐漸緩解下來。
滿月之后的安然,皮膚不僅白皙了很多,連眼睛也看起來更有神了,聽力沒有問題,能跟著她的指引轉頭,總體來看,這是個健康的孩子。
只不過寶寶這個時候看什么都是模糊的,只要她能跟隨她手里的東西轉動眼睛,視力應該沒問題。
因為有靈泉水為她排毒,所以她的皮膚白里透紅,就跟撥了皮的雞蛋似的,滑嫩的可愛。
不過跟后世白白胖胖的孩子比,她只能用瘦弱來形容,好在是足月的孩子,精心細養,健康方面不會有太大的問題。
這個胖的界限,要好好控制,要不然會引起別人家的嫉妒和眼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