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是接觸的多,越覺得她是個寶藏,似乎有挖掘不完的知識等著她們來汲取,兩個人的欽佩之心,也不是簡單的肺腑之言能夠形容的了。
不過她們已經深刻的意識到,這是上天憐憫她們,才送過來的禮物,絕對不能浪費,一定要好好珍惜安怡。
既然命運已經讓她們走到這一步,那與其在鄉下當個泥腿子,被所有人唾棄,真不如拿起筆桿子,去爭一口氣,就像安怡說的,就算考不上高中,能順利讀完初中,再去學個專業,就已經是人上人了,可以吃公家飯了,再不濟,就算跑到公社里當個會計,那不也比去干活強?
兩個人一旦下定了決心,就變得越發的刻苦,白天早早的來,晚上天黑了才走,幾乎在安怡這里安營扎寨了。
而安怡之所以這么對她們,一個是憐憫,另外一個……
她看了眼懷里的孩子,這輩子她不想往城里跑了,但是孩子的前程需要謀,秋霞和彩花,無疑是最合適的,也就只有她們,才能真心的待她,以安然的年紀,正好趕上動蕩的年月,有她在,她餓不著,但需要一份比較靠譜的學業和工作。
1953年底出生的安然,到65年是12歲,77年24歲,唉,這是注定要被耽誤的一代。
大學肯定是上不成了,工農兵大學,也不是誰都能報的上的,那就只有讀初中和高中,而且在那個年代里,容易被環境所影響,實在不行,下下策就是提前工作,工作幾年之后再去參加高考,而這,并不是她能幫得了的,如果這姐倆上了大學,只要有個好的,安然也算有個奔頭了。
于是,三個女人就各自為戰,安然也天生自帶靈氣,只有餓了或者腸胃不舒服的時候,才會鬧一會兒,其余時間,不是被安怡背著上課,就是自己坐在坐笸里自己玩玩具,所謂玩具,都是當過木工的安怡,自己擺置的,當然,也有從各地搜集來的小玩意兒,這些都是經過高溫殺毒處理的,安全的很。
睡覺的時候就把她平放到暖炕的角落里,安怡時不時的掀開棉布簾子往里面看一眼,確保她的安全。
“姐,你帶孩子的水平很高。”
那是自然的,經她手養大的孩子,都不知道有多少個了,連她自己都記不清了。
她如今的一切反應,大概都是本能,“責任重大,馬虎不得,既然孩子被咱們養了,咱們就得把她照顧好。”
“你太辛苦了,”為了體恤她的辛勞,基本上除了上課帶孩子外,做飯洗涮什么的,全都是秋霞和彩花包了。
安然在她們看不到的時候喝牛奶,在的時候就喝奶粉,四個月之后,一天吃一個燉雞蛋,雞蛋里只滴兩滴芝麻油,有時候也會在里面加一些特別細膩的魚肉泥,這些魚肉都是安怡一點一點挑出來,沒有魚刺的那種。
這個年代的海鮮很好,沒有被污染,她空間儲存的量,足夠她吃一輩子了,為了儲存這些食物,她可是在海邊待了半年之久,能弄到的就自己下海弄,不能弄的就拿水果或者蔬菜換現成的。
所以孩子吃海蝦、海魚什么的,還是很方便的,但是不能多,一次半個指頭的量就夠了。
燉雞蛋也不是一次吃完,分三次,吃的多,擔心她腸胃受不了。
一歲以內不能吃鹽,在秋霞和彩花這兒,是第一次聽說,但在安怡這兒,是絕對的權威,一定不能越界。
包括喂飯也是,孩子有專門的筷子和勺子,絕對不能用自己的去喂,她的苛刻,讓剛開始的姐倆很不適應,但隨著她懂得越多,又是學醫出身的,麻煩是麻煩,但對孩子好就行。
自打有安怡這個姐姐之后,她們有個頭疼腦熱的,再也沒有去找過屯子里的老中醫,都是安怡給她們弄的草藥,怎么煎服,說的明明白白,基本上不出兩天,就好了,效果好的驚人。
經歷的越多,知道的越多,對她的敬佩之心,就越是根深蒂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