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然和安寧是意外,也很特殊,因為媽媽死了,其實說白了,她收養的這三個,都是沒媽的孩子。
但凡有媽媽的,哪能輪得到她來照顧?沒媽的孩子,可憐啊!
安琥的到來,自然在劉家屯掀起了一陣風,流言有善意的,也有惡意的,不管旁人怎么說,安怡已經學會了習慣。
“從明天開始你跟著我學一二三年級的知識點,因為一二三年級的內容我會在兩節課內講,你呢,能聽懂就聽,聽不懂也沒關系,回家我再給你補習。”
有了安琥的幫忙,安怡就縣城和劉家屯兩邊住,兩邊輔導他們的作業和學業。
學校那邊的課,又經過了深刻的討論,一三五早課在縣城,二四六早課在村小。
自然而然的,安寧和安然也有人幫她帶了。
忙是忙了點兒,但她有空間作弊的時間利器,所以能夠得到充分的休養生息。
嗓子不停講課也要保護好,用空間茶水滋潤過的嗓子能得到有效的緩解。
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,安琥也在盡可能的適應新生活,能在學校完成的,他絕對不會拿到家里,因為家里點燈需要用煤油,白天在學校亮堂堂的環境里多學點不好嗎?
他學會了向老師請教,有了安怡給他的作業本,每次作業練習都能很好的保存下來,然后經由老師批注后,更能深刻的認知到錯誤,繼而才能認真改過。
一二三年級的內容本身就沒有太多難點,他又已經十五歲,安怡全科都能幫他補,宋剛老師知道這是安怡收養的孩子,也頗為照顧,在安老師不在的時候,課下他也會竭盡所能的幫助他,關鍵是安琥自己能夠認真對待,格外珍惜這樣來之不易的生活和學習,所以非常刻苦。
他自己幾乎什么都會做,放學以后,安怡不在的時候,他就背著竹簍和砍刀,去山林里砍柴,找野菜,別看他是城里出生的,實際上這些粗活他天天在家干,洗衣服做飯,就沒有說不會的,帶孩子也很有一套,因為弟弟妹妹都是他拉扯大的。
野菜他們家吃過,在縣城邊上住,一到星期天就要到農村的地里,林子里找,所以他才能這么快適應農村的生活。
柴火到冬天能起到大作用,安琥每天砍回家三背簍,他燒火做飯,用的都是些小樹枝。
安怡給他留了足夠的糧食,蔬菜都是找鄰居們換的,有時候她自己也會在空間里給他帶一些。
豬奶做的奶酪可以儲存,她會叮囑安琥吃,如果她在的情況下,還會給他們三個做酸奶。
“雞蛋你每天早上都要吃一個,咱家不缺雞蛋,你不用省,晌午想吃餅子就貼,想吃面就自己搟,要是想節約時間在學校學習,那就在學校吃,”
最后安琥選擇在學校吃飯,因為這樣省去做飯和來回路上的時間,他就能多學點內容了。
安怡給她交了伙食費,一個月五塊錢,不需要再交糧食,只吃晌午一頓飯,不說有多好吧,起碼比他一個人在家糊弄著吃的那頓強,吃的雖然都是粗茶淡飯,但能吃飽,這就夠了。
她也不奢望能沾到葷腥,在學校哪有那么好的待遇,隔三差五補一補就行了,每天一個雞蛋,還有奶酪當零食,其實他已經比很多孩子都幸福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