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們的日常主食就是面包和土豆,古往今來,他們將面包和鹽作為迎接客人的最高禮儀,以表示自己的善良慷概。作為迎客的象征,他們將面包和鹽放在餐桌最顯著的位置上,以此表示對來客的歡迎。
這一風俗習慣,在俄國的迎賓禮中體現得最為明顯。
安怡在莫市逛了幾天,將這里的風土人情了解到位之后,才開始籌備自己的掙錢大計。
算上路上的行程,她能在蘇國停留的時間只有二十天,這二十天想要攢夠物資,還真挺不容易的。
蘇國的各個超市商場她是進不去的,沒有任何防疫衛生許可,食品安全這一塊兒,他們一直做得很到位。
所以她手里的東西,只能兜售給個人,于是安怡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居民區,上午買蔬菜水果,下午賣雞蛋,每天跑斷腿兒差不多能賺10000盧布,貴差不多貴到了蔬菜水果上面,一萬盧布差不多是人民幣883元,對于這個收入,她還是很滿意的。
每天所賺,她都沒有剩余,跑到各個銷售點,趁人家打烊之前買那些打折的面包,肉,當天做的很少等到第二天再賣,所以她趁著人家關門之前,能夠買到便宜的,一萬盧布可是大額的錢了,畢竟在五六十年代,蘇國莫市這邊的平均工資,普通工人才800-3000盧布,工資最高的當屬斯達漢諾夫式礦工和鋼鐵工人,他們的工資有時能達到8000盧布。
所以安怡一天能賣一萬,真不是小數目,這主要歸功于她賣的水果足夠新鮮,讓人一看就喜歡。
這一萬盧布,她能買很多東西,因為以這個時候的物價來說,黑面包1盧布就能買1公斤,白面包3盧布1公斤,牛肉12.5盧布1公斤,魚7.1盧布1公斤,牛奶2.24盧布1公斤,黃油27.8盧布1公斤,雞蛋8.35盧布10顆……
按照這個物價來算,十枚雞蛋相當于七毛四分錢RMB,她在這里十盧布賣十顆,價格是貴了,但是送貨上門不說,還送一枚咸鴨蛋,所以綜合來說,不算貴的離譜。
當然,在同一個時間段,她不可能去所有的打折店,能買到的食材也是相當有限的,一萬盧布,她能在一晚上花掉兩三千,就算不錯了。
這邊的烤面包是真的很好吃,價格也很實惠,所以她打算大量購買,所賺的錢,也以購買肉魚黃油面包糖伏特加印花布鞋毛線等有用的東西為主。
前面提過蘇國以面包為主食。
他們的面包品種有很多,按原料分有:白面包、黑面包、黑麥精粉而包和玉米粉同包。
白面包的消費量很大。但他們也愛黑面包,甚至超過白面包。
黑面包的主要原料是黑麥粉,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,營養價值很高。
其本身有一股麥香,入口時略帶酸味,咀嚼一會后,又有一股甜味。
按形狀又能分為大圓面包、面包圈、掛鎖形面包、小圓面包、面包干等等。
看的是眼花又繚亂,光是聞到那濃郁的麥香味兒,安怡就覺得自己不虛此行。
這邊還有一種食物,它被稱為蘇國的“第二面包”,它就是土豆。
也是到了這邊她才知道蘇國人有多愛吃土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