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她把餅吃完,湯喝完,老爺子又給她加了一勺:“多喝點兒,暖暖胃,晚上天涼。”
春天的夜晚的確很涼,即使她已經吃飽了,但盛情難卻,她還是將第二碗湯喝完,權當等著奶奶烙餅的時間了。
奶奶最后給她做了二十二個,堅持要送她兩個,“拿走吧,都給你,沒人了,面使完了,這些肉和菜都給你。”
老人每天做多少餅用多少菜,其實都是有定數的,正好她來收了底,中間她見他們拒絕了好幾位客人。
這是老人的心意,但她還是覺得不能占人家的便宜,因為這給的分量太足了,肉和菜都塞得滿滿的,都差點卷不住。
“要不是你沒鍋,都想讓你把這最后的湯也帶走類。”
申晴眼睛一亮,鍋?
趕緊借著自己的竹簍,變出了一個陶罐:“奶奶,我有鍋,既然如此,就都賣給我吧?”
她指定不能占便宜,所以最后六十一文錢,愣是給了七十文。
她這一下子,就將老人攤位的底徹底收拾干凈了,她高興,老兩口也高興啊,因為終于可以回家了。
“天這么黑,你們怎么回去啊?要不我送你們回去?”
“不用不用,你趕緊走吧,小伙子今天可來對了,正好碰上你新買的鍋,頂好頂好。”
申晴的陶罐的確是新買的,還沒用,所以洗鍋的水還是借用老人家的,天知道當她拿出鍋的時候,兩位老人有多震驚,哈哈!~
這個陶罐還是大號的,不僅打包了湯,就連大骨頭也給我剁碎裝到了里面,就這一鍋湯,未來三四天她都不用買吃的了,她真的是太聰明了,哈哈!
老人細心的用籠布幫她把餅子包了起來,還交代她回家趕緊吃,免得泡了,就不好吃了。
她鞠躬謝過,背著竹簍,端著鍋消失在黑夜里后,順理成章的進入了空間。
從竹簍里將餅子拿出來,在大石頭上攤開,之前說過,只要她不推動,這些食物就能維持最初的味道。
她將餅子一個一個的隔開,也是為了防止它們黏連,這樣吃的時候也方便,拿進來的時候還熱乎著,回頭她吃的時候,也是熱乎乎的。
湯也一并連鍋放到了石頭上。
就此,她的錢就剩下了87兩901文。
在空間睡了一覺,就再次起來種菜,直到天亮,就背著竹簍里的兩棵白菜找早市了。
古代鄉下人天不亮就開始趕路進城,等著擺攤,府城的早市就擺在城外,這樣可以省掉許多攤位費和入城費用,當初進城的時候是隨著鏢局的車一道進來的,他們定期交費,所以沒有額外再收費。
這次她出城沒事兒,等回頭進城,需要支付一文錢的進城費,這是大一點的城池為了收取城池維修費而設立的標準。
大古遠的,就聽見外面的喧鬧聲,出了城,乖乖,賣魚賣蛋賣肉賣菜的老百姓排的那叫一個整齊劃一。
一看就是有專人在維護著這里的秩序。
城里的人在里面買不著菜,肯定也要出來賣,無形之中就給城池創造了收益,所以當地官府就很鼓勵老百姓在外面擺攤,找幾個人維護秩序也沒什么,攤位費也不收,可見當地的父母官還算不錯。
背著兩棵白菜還挺沉的,她找了個沒人的地方剛蹲下來,就有一位婦人看到了:“小兄弟,你這白菜賣嗎?”
申晴特意粗著嗓子說道:“大姐,兩文錢一斤,您嘗嘗,這白菜老好吃了。”
說著,就掰了一塊白菜葉遞了過去,那婦人斜了他一眼,沒接:“臟不臟啊,扯下來就給我吃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