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收之后的農民,沒事兒的時候也鍛煉出了獵人的本事,閑來無事就會去山里面轉一圈兒,看看能不能打回來點野味兒,改變下家里的生活,如果運氣好,獵到大家伙,就會費盡心思的運到縣城賣掉,換些油鹽醬醋等生活用品。
申晴最開始是反對他們上山的,擔心他們不比人家自小在山里長大的利索,后來余景天親自帶隊去,她也就無所謂了。
沒想到這些小子還挺本事,每次回來都有收獲,最讓她意外的是,他們居然掏到了鵪鶉蛋,這可把她激動壞了,當是就告訴他們。
“碰到這樣的,就都好好保存,這玩意產量還挺高,我們可以大批飼養。”
等誰家的雞抱窩了,她就將這些鵪鶉蛋拿出去孵化,孵化成功之后,立即給它們造了窩。
鵪鶉孵化比雞少幾天,18天左右,這十八天她天天去看,還給人家抱窩的雞帶飼料,喂靈水,就是希望能將這十來只鵪鶉蛋孵化成功。
最后十五只蛋全部成功孵化出來,她細心的將它們帶回溫暖的窩里面,每天細心照顧,看著它們一點點長大,羽翼豐滿,高興的不行。
一般而言,45天它們就能產蛋了,正常情況下,一天一顆蛋,一年能產280-300枚蛋。
8個月左右的鵪鶉產蛋就下降,1歲以上的就可以淘汰了。
十五只鵪鶉里,孵化出了六只公鵪鶉,這六只公鵪鶉單獨給它們造了一個窩,等到孵化期的時候再將它們放在一起。
雞鴨鵝當初買的時候,都只買了一只公的,其他都是母的,經過100天的等待,母雞已經開始陸續下蛋了,不過鴨還要等上一個月,鵝比鴨還要晚一個月。
看著自己辛苦照顧的雞開始下蛋,孩子們老高興了,還說要把雞蛋攢下來,拿到集市上去賣。
雞蛋現在能賣兩文錢一個呢!
過慣了窮日子,如今能吃飽飯了,還能穿干凈的衣服,甚至不用吃了上頓沒下頓,還能跟那些男孩子一樣讀書寫字,孩子們很感恩,雞下了蛋后,不舍得吃一顆,就想拿出去換錢,好讓申晴肩膀上的壓力小一點。
說實話,她被感動的不輕,不過她還看不上這仨瓜倆棗的,堅決給孩子們煮了吃。
每天沒人半個雞蛋,因為一人一個不夠分,統共九只母雞,最初幾天,也不是每天都下蛋,他們十四個人,至少保證七枚雞蛋,多出來的雞蛋孩子們說要攢起來,但基本都被她炒菜的時候用掉了。
養雞不就是為了吃雞蛋嗎?
雞蛋能賣多少錢?還不如留著給大家補身體呢!
現在是雞,等將來時機成熟,她還想買一頭母羊或者母牛回來擠奶給大家喝呢!
不過現在時機不好,否則這里的人還以為她從他們身上賺了多少錢呢,再緩緩!
8月初的時候,余景天去縣城回來,捉了三頭豬崽子,一公兩母,這是他早就和自己商量好的,因為這貨提前將豬窩都造了出來。
有了豬,這些孩子的任務更重了,除了家禽,還要忙著打豬草,喂豬。
除了這樣的雜工作外,她每天上課的時候,他們也都過來學,這么一連貫起來,連她都覺得他們太辛苦,然而余景天卻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