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,現在不吃苦,等長大了再吃苦就完了,他們這十四個兄弟姐妹,開春一定要選上去三四個去當伙計,這樣有人在外面掙工資,剩下的就都留在家里掙口糧,這個家才能連軸轉起來。”
雖然來到如意寨就是寨子里的人了,可余景天始終覺得他們十四個人才是一家人,哪怕林森已經因為天天過來蹭飯,把自己當成了他們家的一員,可在關鍵時刻,還是覺得他們十四個人才是一體。
四個小姑娘每天跟著她學做飯,如今也掌握了不少技能,余景天甚至想著,如果將來他們攢夠了錢,也開個鋪子,這樣他們每天就有固定的收入了。
對于這個想法,申晴深以為然,還很支持,賣小吃是最合適的,但前提條件是,這個家需要提前安頓好。起碼頭兩年并不適合直接開店,奮斗個一兩年再提這個也不遲。
她沒打算幫助他們開店,能教會他們開店的本事,已經是她付出的最大辛苦了,掏錢什么的,她沒想過,也覺得沒必要,余景天自己也不會接受她的這片好心。
9月底,開始收獲稻花魚,魚苗當初是她花二百文買的近三百尾魚,但是真正捉上來也才二百二十尾,可見這期間還是丟了不少,細想也正常,稻田距離這么近,他們能看一個白天,晚上看不住,誰下去摸兩條打打牙祭,你也不知道啊!
魚的個頭不算小,每條大的有兩斤左右,小的一斤多,這二百二十尾魚,她按照當初幫工的辛苦程度,分出去了一百三四十尾,挑大的分出去,剩下的一斤多的小魚,她則教孩子們將它們做成了腌魚。
正好辣椒產量不少,將剁椒和魚融為一體進行腌制,冬天可就多了不少的不同口味的下酒菜。
因為除了剁椒魚,還有臘魚、煙熏魚、豆豉魚等等,只要有原材料,申晴就能做出來,絕對保證食材不會浪費,而在此之前,她烤制的那些陶罐,也都派上了大用場。
魚撈出來之后,等地里面的水位下降,就開始下稻田收割了。
收割的時候,在林森的召集下,請來了不少單身漢過來幫忙,有了他們的幫忙,六畝地倒是沒浪費太久的時間,就將所有莊稼都收回了家。
不過六畝地聽著不少,但是畝產卻連二百斤都不到,也就說是,六畝地,最終的產量,也不過一千斤,這個產量把她驚到了,細心呵護這么久,怎么可能連二百斤都不到?
但是林森卻覺得她稻田養魚鴨出了效果,“別氣餒了,別的地方畝產也不過1.39石,甚至更少,你這相當于1.6石了,已經算是高產了。”
古代的糧種因為沒有進行后天培育,畝產低她有接受的準備,但沒想到低到這個程度。
好在稻谷的質量還能夠接受,不說粒粒飽滿吧,起碼空殼的情況少很多。
最終這一千斤的稻谷分出去了六成,連同種子他們一共就留了不到四百斤。
林森本想多分一些給他們的,但申晴不愿意占那個便宜,還按照當初干活的人,進行了合理的分配,大家都被她這波操作驚到了,誰也沒想到,她干活竟然細致到了這個地步,從當初的魚到現在的稻谷,只要是幫忙的,她一個沒落下,這讓先前試圖蒙混過關的人,臉紅啊!
不過今年分出去,明年肯定人家自己就收了。
他們稻田雖然不是緊挨著溪流的,畢竟他們來的比他們早,臨水的地段早就被人占走了,但因為他們造了水車,引流的方向自然也傾向于她這六畝水田,往后他們要種稻谷,只怕還要輪流用這個水車呢!
申晴沒有想那么細發,總歸收獲了四百斤的稻谷,大家都很高興,除了稻谷,還有那么多的稻禾,留下來的干禾全都拉回了他們的家,用申晴的話來說,這些禾苗桿子還有大用處呢,不能隨意的丟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