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66章【1165】棄婦當自強4(4000+)
因為自己種的菜多,再加上鄰里塞給她的也不少,吃不完也不能扔了,喂雞喂鴨更浪費,所以她就將這些菜做成了梅干菜,干菜,連茄子豆角都能曬,還有什么是不能曬的?
不過以廣西這樣的氣候,即使到了冬天也能吃上新鮮的應季菜,根本不需要干菜。
但干菜它既然存在,那就說明它特殊的風味兒,更能吸引人。
自己一個人過年,說是孤單,其實看開了就挺好,和平時過日子也沒什么區別,無非就是別人家歡聲笑語,她卻獨守電腦看電視劇,不愛看春晚,也不關注明星的她,更適合綜藝和電影電視劇打發時間。
她本來就會多國語言,嘗試用不同的語言給電影電視劇配音的過程中,她還找到了一些兼職的翻譯工作,每個月不說多,拿個一千來塊錢的兼職費,簡直不要太輕松。
主要是針對上傳到各個視頻網站的外國綜藝和視頻,因為她同時具備英語、日語、韓語、法語、俄語、德語的翻譯能力,雖然沒有考級,但僅憑一些翻譯的文稿,就順利通過了面試。
雖然這一千多塊錢可能還不夠看的,但是對于生活在農村,生活里清淡自然的她來說,已經夠她一個月生活的很好了,搬到農村之后,連衣服啊這些的開支都少了很多,每年重金全都花在了皮膚管理上了,沒有孩子,沒有其他負擔的話,每年開支,不會超過五萬元。
如果加上體檢買藥等醫療費,那就貴了,但是再貴,年消費額,也不會超過12萬。
換言之,她每個月都能控制在一萬元以內。
這大半年她是沒怎么掙到錢,全靠五十萬剩下的二三十萬在支撐,但也就是這一年而已,因為過罷年開始,她就醞釀著寫稿子了。
不打算寫長篇,就寫短篇,投雜志或者一些自媒體啥的,她自己也開了微信公眾號。
因為在微博的粉絲已經突破了一萬五千人,所以她的公眾號即使關注的人不過千余人,可她的文章都是寫實類的,尤其能引起已婚婦女,家庭婦女的共鳴,所以別看粉絲不多,但是粉絲粘性很強。
她公眾號的名字依然是【七零好時光】,以新聞人的視角捕捉當下最熱的社會新聞,然后加以探討和寫實,她關注的方面很雜,育兒、寶媽、養老、離婚等多方面,因為社會經驗豐富,寫出來的文章很有感染力,粉絲數值一直在源源不斷的遞增。
即使她用在其他媒體上的投稿,也依然是【七零好時光】這個筆名,所以她打算等公眾號粉絲達到一定數值了,再開小說試試效果,當然,平時這種短篇她依然會不定時進行更新。
她在公眾號上已經關注到了一位叫做【云沐晴】的網絡寫手,她就打算在那上面寫連載小說,兩個人因為粉絲如何增加的問題,探討了很多,但都因為沒有搞過,所以尚都處于新手磨煉階段。
平時有什么不懂得問題,會很認真的互相討教,她自己當過網絡寫手,自然知道目前階段最賺錢,不過她的身體經不起這樣強度的更新,所以只打算寫短篇。
她經常投稿的雜志是《意林》《特別關注》《讀者》《青年文摘》,因為這些雜志社的正規,讓她每寫一篇,都會花費大量的精力去磨合,審核,這樣出來的稿子才具備專業性,功夫不負有心人,每一篇的過稿率都是百分之百,多寫幾次之后,人家還會主動找她約稿,400-600/千字,根據質量而定。
她的每一篇內容,都是寫實類的,和老人家聊天的過程中,捕捉到什么可以寫的,就會耐心的多問多查多了解,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會接地氣,三本雜志平均一個月下來十篇稿子,月收入4000+,首發之后,再投給其他自媒體平臺,或者發布到自己的公眾號上,也能有一兩千的收入,加上翻譯類的收入,每個月下來,也有五六千塊錢了。
有了收入的來源,她的心就徹底的穩定了下來。
工作忙碌的話,空余時間都放在了田地里,所以就嫌少打開大門和鄰居們閑聊了。
當然,她也不會讓他們覺得自己不務正業,不掙錢,她會將有自己作品的文章拿出來讀給他們聽,告訴他們,這是她寫的文章,老人們這才知道,原來這么接地氣的女人,居然還是位作家。
難怪那么有知識有文化,難怪可以幫孩子們找到學習的辦法,自此以后,她不叫他們,他們就不過來打擾她,久而久之,都是溫愛敏找上門去和他們聊天。
但該給她捎帶的東西,老人們誰都沒忘,畢竟每周兩天補課卻是雷打不動的,周六是初中生,周日是高中生,白天如果他們沒空,就晚上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