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法比賽的事兒,之所以一直沒提,是因為自打上次去參加復賽之后,再沒有消息傳來。
也不知道是落選了,還是有什么黑幕,反正想要靠那個拿獎金的事兒,算是徹底的泡湯了。
書法比賽并非每年都有,兩三年才舉行一次大的賽事,全國性的那種。
省內的雖然也有,但如果不時常關注報紙的話,恐怕很難看到。
也許這一世不太主張她靠這個掙錢
反正這一次是錯過了,只能等下次了。
好在寫稿子這個還算順利,為此報社還送了她一份年報,一年還幾十塊錢呢
報紙直接送到大隊部,她放學繞過去拿就行了。
這些報紙她都細心的保管起來,尤其有她作品的那一頁,更是單獨挑出來進行保存。
在沒有電腦保存的年代,手寫稿也是證明自己版權的方法。
收完麥子之后,還要犁地,平地,把麥秸稈的根部從地里面撿出來扔掉,犁地的時候要將化肥或者復合肥撒到地里面壯地。
種玉米的時候,要選擇一場暴雨之后,這樣種下去的玉米才會在水分的孕育下,今早的發芽。
點玉米種子的時候,是爸爸和她一起去的,爸爸用鋤頭鈄一個坑,她往里面放兩三顆玉米種子。
玉米種子都是買來的,自己留的反而沒什么產量,這些雜交出來的種子產量更高一些。
而且品質品牌型號類別都不太一樣。
一包倒是不貴,塊錢就能買到。
化肥就貴了,一袋一二十,三四十塊錢呢
一畝地一袋都不夠,至少兩三袋。
還有農藥、澆水,都是成本。
后世一畝地種下來不掙錢還賠錢,說的一點不夸張。
這一世其實成本也不低,但人們不會計較的那么深,家家戶戶都以土地為生存條件,不像后世,都從農業轉工業了,工業的工資更高一些,誰還去種地導致大面積的土地都只種麥子,不種玉米,因為玉米還要徒手掰回家,而小麥有收割機收,相對來說更省事兒。
農民種地很不容易,不說前期犁地、平地、施肥、種子、澆水了,中間還要時不時的去地里面鋤草,哪一顆種子沒發出來,還要將種子多的補到種子少的地方去。
田間地頭的地也不浪費,種上芝麻和紅薯,至少夠自己家人吃。
爸爸忙活到6月中旬,麥收假之后,再去學校一個多星期,就考試了。
爸爸本想著帶她們倆到城里面過暑假,汪婷卻懂事的拒絕了。
“爸,我們沒事兒,在家挺好的,我們就不去給你們添亂了,家里有吃有喝的,更自在一些。”
汪婷的懂事,父母早就看出來了,感動的同時,更加發奮努力,爭取早日將汪婷帶到城里上學。
“對了爸,我今年升初中,如果能考上縣一中,我就住校了。”
汪浦同志愣住了“考初中今年你就考初中啦這么快你不在馬路上那個初中上”
汪婷搖頭,“我想考咱們縣城最好的初中,我不想上馬路上的那個鄉中。”
“好好好,只要你能考上,住校算啥,那你啥時候考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