爸媽拎出來一件包裹,余下的包袱,不等叔叔嬸嬸們圍過來,姐妹倆就提到了屋子里。
爸媽給爺爺奶奶帶的燒雞、冰糖、糖姜片、點心、奶粉整整一包袱,估摸著還有一兩百塊錢。
爸媽喝爺爺奶奶說了一會兒話,叔叔嬸嬸也過去了,他們從衣服兜里掏出來大把的糖遞過去。
這是下了汽車后,媽媽給爸爸裝的,就是為了應付路上遇到的孩子,還有家里的這些侄子侄女。
汪嫚拉著汪婷在屋子里說了一會兒話后,汪婷將包袱里的花生和瓜子也收拾出來一小紙袋子,領著妹妹出去找弟弟妹妹們一起吃去了。
孩子們就是這樣,有糖,有瓜子有花生,就已經很滿足了。
當然,她也沒忘記給叔叔嬸嬸抓,過年不吃這些吃啥
等聊完天,爸媽又給每家拎出來糕點四件套,都是逢年過節走親戚必帶的點心,比如蜜三刀啥的。
這些都是在縣城買的,專門拿來送親戚的,過年這些東西消耗的很快,當然也有可能走一圈,最后又回到自己手里的,也有。
除了這些點心,還有像是雞蛋糕、棗糕之類的糕點。
汪婷是最討厭吃這些甜食了,汪嫚卻來者不拒,給就吃,不給也不要,很是懂事。
晚上他們家沒開火,奶奶搟了面條,吃了白菜豆腐湯面條,一如既往的好吃。
大概晚上七八點,全家坐在爺爺屋里看完天氣預報之后,爸媽才得空回到了自己屋里。
看到妹妹把屋子收拾的還算干凈,還捏著她的臉表揚了她。
媽媽拿出新衣服、新鞋讓妹妹看,把妹妹高興的合不攏嘴,一家人聚在一起,問的最多的就是妹妹這些天以來的生活質量。
“挺好的,沒上學爺奶也給我雞蛋吃,雖然沒吃幾頓肉,但是隔三差五能吃豆腐,奶奶還炸過蘿卜丸子呢”
“以前爺爺奶奶總是說我,現在也不說了,還教我這個怎么做,那個怎么洗,我現在也會搟面條了,包包子也學會了呢,我奶還說,這應該是媽你教的才對,結果她替你代勞了。”
媽媽聽后,亦是感慨萬千,“的確是辛苦你奶奶了,明天媽多干點活,讓你奶奶過年輕松點兒。”
這是汪婷在這一世過的第二個春節,相對于第一個春節,反而這個印象根深,也更有參與感。
畢竟今年她經歷了春運,還跟著父母逛了街,這些最能體現春節的特色,能一一經歷到,很不容易。
關于這些點滴日常,她用插畫的方式記錄了下來,下面還配了些文字,打算將來出一本具有時代意義的回憶錄。
晚上她和妹妹睡到了睡柜上兩個柜子下面放的是被褥、雜物和些許糧食。
臘月二十七到家,臘月二十八一早媽媽和她就在廚房里倒騰著炸、蒸、燉各種做。
爸爸和妹妹出去趕集買東西了,爺爺雖然買了一些,但是太少。
今年回來的太晚,二姨提前給他們送過來了五斤豬肉,十斤豆腐,還有芹菜、蓮藕、蒜苗、大蔥等菜,都是成捆成捆的,因為知道他們回來晚,再去買怕是就晚了,所以提前給送了過來,放到他們灶房的地窖里。
肉被奶奶用鹽巴暫時腌制起來了。
按理說這么多基本上夠了,但是爸爸還是出去逛了,回來的時候還帶回來了春聯、鞭炮。
汪婷這才想起來,今年春節前,她損失一個掙大錢的好機會呢
去年寫春聯賣,今年一個字沒寫,自然掙不到錢。
難怪妹妹說她回來晚了,八成是指的這個,去年這小妮兒掙了不少,今年一分沒有,肯定有落差啊
說起汪嫚的私房錢,她也有些好奇了,這一年她幾乎沒在家,妹妹也不知道攢了多少錢了。
今天在家帶娃上網課,唉,折騰死了,懂的自然懂。
關鍵不是我家的這一個,還幫忙小姑子家的,幾個娃一起,我的天,腦殼子要炸了
本章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