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家原來有壓面條機,所以除了和面費點事兒,做涼面的堿面條倒也不費啥事兒。
要不是懶得用爐子,她還能做熱干面呢
住在趙家,除了前三晚上多少有點心悸,睡不著外,涼皮一賣起來,累了,倒頭就睡,漸漸的就忘了這屋子里曾經發生了什么。
連王嵐都有些欽佩她們姊妹倆的自強自立了。
路過都會買上一份,她如果送,她反倒還不好意思吃了。
靠著自己的努力,兩姐妹一個夏天兩個月,硬是掙了兩千塊錢,穩穩當當,全靠味道出圈。
她和妹妹經常去的菜市場不是叔嬸他們常去的東區大菜市場,而是西區相對小點的菜市場,距離他們所住的地方,只需要十來分鐘的路程,因為每天做的量有限,所以就沒想過去人多的地方賣更多。
現在整個家屬院的人,只要天天做菜市場買菜的,基本上都認識他們,還有在菜市場沒買著,跑到家里面預定的,在得知姐妹倆就住在出事兒的趙家時,內心都是錯綜復雜的。
汪婷知道大家心里面可能犯膈應,就大大方方的打開門讓他們進來,等看到干凈的廚房,一塵不染的家里的時候,他們內心僅存的那點兒不舒服,也逐漸的煙消云散了。
再怎么說,這房子也空置了一年多,以前誰家的老房子沒死過人呢,無非是老趙死的比較慘罷了。
所以老鄰居們來家里預定的話,每天就能多賺點兒,而汪婷也會便宜賣他們,或者加量給他們。
大家吃著放心了,這生意自然而然就做起來了。
因為夏天天熱,所以姊妹倆向來是現做現賣,沒有隔夜的機會就被買完了,不貪多,這才能保證食物干凈。
7、8兩個月,還碰到了不少同學,汪婷也沒有覺得丟人的,和妹妹兩個人的配合,反而越來越順暢。
她調制,妹妹收錢,如果吃卷涼皮,也是同樣的價格,反正一張涼皮配上素菜就是一塊錢。
做涼皮除了配菜外,面粉揉出來的湯汁是涼皮的精華,面筋是必不可少的配料,等同于零浪費的操作。
涼面也是和面至關重要,之后再用面條機壓出自己想要的形狀就可以,對比涼皮,涼面的銷量也很可觀。
為了做涼皮,她們一般早上五點就起來了,早上十點肯定要到達菜市場門口,為了擺攤,還在三輪車上花一百塊錢做了個棚子和料理臺。
整個看起來干凈又整齊,還頗有流動攤位的正規感。
當然,不可避免的是碰上了不少村子里來賣菜的人,看到在這兒擺攤的姐妹倆,都很驚訝。
汪婷也禮貌的問好,擺攤的問題避而不談,只笑著說她們暑假沒事兒,出來鍛煉一下。
這件事很快就傳到了叔叔嬸嬸那兒,第二天就找了過來,心知瞞不下去了,才有些別扭的說道。
“我同學家賣涼皮,我們倆幫忙,掙個零花錢。”
“那你們天天住哪兒啊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