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次她寫的都是城里人的尺寸,等寒假可以在菜市場門口賣春聯,事業搞起來。
7、8倆月沒寫稿,之后也沒再投稿,而是專心創作出書,有了這一兩年的練筆,她現在已經有足夠的信心寫出版了,前期是看不到錢的,寫完以后還要找出版社,說不定還要自己花錢搞出版,因為現在的出版物也是要有名氣的排在最前面,你沒有名氣,出書就有些困難,尤其像她這個年紀的,人家一看說不定就不搭理了。
好在現在還是紙質書的年代,也不是完全沒機會,最起碼報社那邊的人脈,還不能完全丟。
之前沒機會見面,也許年前可以找機會見見面,趁著這段時間,寫出一篇短篇用來面試很有必要。
周六老爸果真蹬著三輪車過來了,只是這三輪車才一天不見,居然還大變樣了
原先生銹的地方應該是用砂紙搓掉了,完了又刷上一層紅色的油漆,不帶勁的地方還修了修,車上還放了兩個小板凳,兩包點心,芹菜、橘子、蘋果、肉、雞,看來他來的夠早,都逛完菜市場了。
“爸,你這想的也太周到了。”
“餓了吧,剛買的雞蛋糕,熱乎著呢,趕緊上車吃吧,今兒晚上咱包餃子吃。”
老爸買了芹菜和肉,這是打算包芹菜餡的餃子了
“爺爺奶奶還好嗎”
“挺好的,今早上你二伯借了一輛大的三輪車,把他們送了回來,”
回家的路上一共路過兩座橋,上橋的時候,她們倆下來推著爸爸上去,下橋的時候再坐上,一路上說說笑笑,一個多小時就到家了。
“爸,才五點多,咱趕緊去地里面掰一會兒玉米吧有了這三輪車,咋著不掰兩袋”
還沒到10月,晚上天黑的也沒那么早,就算是兩個小時,也能掰回來不少玉米。
“行,那走吧,人多力量大,我昨天回家掰了四袋兒,今上午來回掰了十來袋,南地的一畝地我瞅著少了不少,是丟的嗎”
“哎呀,忘了給你說了,是之前我掰的嫩玉米,送我伯父和二姨了。”
“每家送了二十穗,剩下的我拉到菜市場賣了一百多塊錢,長得太快,要不然還能多賣點兒。十塊錢十二穗。”
“我說怎么少那么多,那南地差不多今晚上就能收完了,今天要是能收完,咱們明天把北地的收完。”
父女幾人這么一安排,就趕緊往河灘地走,南地是堤南,挨著河,這邊的土質沒有河堤里面的好,有黏土成分,澆水特別費勁,到了后世,農民都不想種糧食的時候,改成種綠化植物,就是城市綠化帶里面的植物,長成了之后,一畝地差不多能賣三四萬塊錢,比種糧食強,還有人直接改種樹苗的。
只能說時代會與時俱進,不像這個年代,大家還本分的種糧食,哪怕在外面的人,也會在農忙季節趕回來。
9月底的天還很熱,白天穿短袖,早晚會加一件薄外套,因為怕刺撓,玉米穗和玉米桿子上有絨毛,所以姐妹倆都回屋換上了以前媽媽的舊襯衣,拿上利刀,跟著爸爸去了玉米地。
玉米桿子長得很高,起碼有兩米,拿著利刀,像利蒜薹一樣把玉米皮扒掉,直接將玉米剝出來扔到地上,一人守兩行,就這么快速的剝玉米,爸爸則拎著袋子彎腰去撿,然后扛到地頭,小三輪裝滿了,就倒騰回家。
三個人干活都很利索,又不是新手,全程都不開口說話,因為玉米經過風吹日曬,很臟,上面全都是灰塵,好在這時候工作不熱,等到傍晚的時候,玉米都剝完了。
拿著袋子返程收拾玉米的時候,不忘檢查上面還有沒有遺漏的玉米,之后和爸爸匯合,將剩余的玉米全都抬到外面的三輪車上。
天還沒有徹底的黑透,讓妹妹在地頭休息順便看玉米,她和爸爸又各自拿著鋤頭砍玉米桿子,下面的根特別的難鈄,因為根部扎的深,這個要是弄不出來,會影響小麥的種植,所以有些活要提前規避,一次弄好。
現在還沒有先進的收割機能將這些玉米桿子攪碎直接當肥料用,但是可以在地里面曬干,點燃燒燼的灰做肥料,犁地前攤開就行。
但是到了2000年以后,就不允許這種操作了,一個是燃燒污染環境,二來則是擔心引起火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