契丹的使臣沒在李家莊子吃飯,他們著急離開,回去想辦法。
鴻臚寺的三個官員倒是想吃,使臣走了,他們自然得走。
好在他們走的時候一人拎個小筐,筐里放個西瓜和幾根黃瓜。
李易吃過午飯,指揮著人把另一個籠子和之前的大熊貓籠子對接。
里面扔上個煮雞蛋,大熊貓帶著孩子換地方。
原來的籠子要清洗,大熊貓不但能吃,還能消化。
熊貓園里看到的大熊貓干干凈凈,是人付出了勞動。
換到新的地方,大熊貓找個角落一靠,坐在那里品嘗雞蛋。
甭管它胃腸道是否適合消化肉類,反正給它肉它就吃,生的熟的都吃。
有的野生大熊貓還能進別人家的羊圈里面叼羊吃呢。
趁著它坐的位置比較合適,腿靠在一旁的籠子邊。
李易叫來羽林飛騎裝扮大熊貓,動手給表演換藥包扎。
操作幾個,他小心地靠近籠子里的大熊貓。
大熊貓看他,他用剪刀剪開大熊貓左后腿上的紗布,抬一抬大熊貓的腿,把紗布拿下來。
又用面前蘸著碘伏給大熊貓擦傷口,傷口依舊有膿血,不過不多了。
大熊貓運動,有體液分泌,膿血伴隨著產生。
清理干凈,再包上,打了個漂亮的結。
整個過程大熊貓非常配合,沒作出任何攻擊的行為,李易使勁讓抬腿,大熊貓還一起抬一抬。
它能感受到腿的情況,每處理一次,就舒服很多。
有的野生大熊貓被救治過一次,下次生病、受傷,還會去找人幫忙。
人會給它吃的、處理傷口。
大熊貓其實有時挺聰明的,包括越獄逃跑。
看到飼養員,又自己溜達回去,當作剛才什么都未發生。
唯一的缺點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力度,總把飼養員給弄傷。
不像狗,狗就知道跟主人玩耍的時候不能使勁咬。
也不如馬,馬在吃人喂的食物的時候,人的手心平攤,馬懂得不能咬手。
當然,估計是大熊貓人類飼養的時間短,狗和馬養了多少代了。
還有貓,貓在家中的時候不亮出爪子中的指甲。
用指甲撓人的貓和咬主人的狗一樣,該扔就扔,該殺就殺。
“晚上咱們換一下孩子,都是你的孩子,等養到兩個多月,三個月大的時候,死掉的概率就小了。”
李易說著又作神秘的樣子遞過去一個煮雞腿。
大熊貓聞一聞,伸‘手’接過去,張開嘴開吃,等連骨頭都給咬碎,實在沒有肉了,又看向李易。
李易攤手:“沒了,就一個。”
大熊貓盯著他看了一會兒,繼續吃竹筍。
“我是欠你的是吧?比養狗費勁多了。”李易忿忿道。
大熊貓不搭理他,吃完一個竹筍,拿過自己孩子舔,幫助排泄,然后喂奶。
“你們能夠活到現在,我確實佩服。”李易搖搖頭走了。
大熊貓的行為,給人的感覺孩子放在它手上隨時處在危險的境況當中。
有時候就給壓在身子底下了,然后還有的時候能忘到一邊。
不過你要是把它的孩子給拿走,讓它聞到你身上有它孩子的氣味,它找不到孩子,保證攻擊你。
大熊貓養殖基地的人換雙胞胎的大熊貓,通常是先建立信任關系。
接著在一分鐘之內完成孩子替換,離了一分鐘大熊貓都暴躁。
它自己壓著是另一回事兒,別人碰不行。
他養大熊貓在總結經驗,另一邊的契丹四個使臣回到鴻臚寺,沒心思吃飯,坐在那里發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