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姓不知道,那就寫得直白一些,報紙送往各地,各地的報社抄下這部分內容發行報紙。
“也好。”畢構臉微微一紅,自己覺悟低了。
他吃兩口肉:“你莊子的錢還夠用嗎?”
“夠啊,我又賣了不少煤油燈和暖水瓶,不買這兩個我不賣自行車。”李易眉開眼笑。
顯然他沒少賣,自行車才是身份的象征。
長安城中有騎自行車的人,前面走路的人離得很遠,就開始按鈴鐺,提醒對方躲避。
還有轉彎的時候,早早把要轉的方向那邊的手抬起來,示意車要怎么轉。
就跟六七十年代的私家車一樣,厲害。
騎自行車,收獲一堆艷羨的目光,爽!
畢構低頭吃飯,不想說話了。
自行車和其他方面不同,直接免稅,錢用來造槍。
不算在五十萬緡的抵稅額度當中,他收不到稅。
“老畢,別難過,我的煤油燈和暖水瓶抵稅,我準備宣布,賣出三千輛自行車后,再想買,必須持有煤油燈和暖水瓶一年以上才可以。”
李易安慰畢構,他看出來畢構不開心了。
“之前你也是這樣說的,后來又說為了方便大家出行,臨時允許,你就是想賣錢。”
畢構此刻老委屈了,他算賬。
一千緡一輛的自行車,三千輛是多少錢。
有錢的人都被一網打盡了,主要是外地的商人,他們購買一套東西,再去賣。
“我也是一心為大家著想啊。”李易感慨一句。
畢構鄙視,突然又問:“以后能降價嗎?朝堂上的人也想騎自行車。”
“不可能,只能漲價,降價李家莊子的品牌就不值錢了。你當是賣菜呢,賣到晚上降價。”
李易才不會干傻事兒,他賣的是品牌,到后來錢低了,之前買的人怎么想?
不但不能低,還要偶爾派人暗中說要加價購買,把東西的價錢抬起來。
“哪倒是不錯。”畢構對于做買賣的事情不是很精通,他用笨方法琢磨一下,覺得有道理。
等他吃完飯,他拿了二斤從二品的茶葉走了,看上去很高興。
“搶人家門下省的買賣,不地道。”李易鄙視一下。
門下省愿意過來送東西,送完東西可以拿東西。
同一時間,四方館,阿倍仲麻呂一眾人吃著過水飯在等待。
消息他們故意放出去,四千緡的蜂蜜,希望哪個官員找李易暗示一下。
到時候他們正如李易所想,送給李易,往后就用各種理由到莊子接觸李易。
在他們看來,四千緡不算少了,用來送禮,李易會很高興。
“聽說水泥要用火燒,怎么燒出來的?”下道真備把打聽到的情況說給其他人聽。
“和燒石灰一樣吧?寫信回去,讓我們國內燒一燒看。”藤原馬養不想購買大唐的水泥,太貴。
“不知道用什么燒?是石頭?石灰不能當水泥用,一定不是那個。”高樹純一郎到現在也沒拿到水泥的配方。
“再等一等,等李易,給大唐官員錢,讓他們去跟李易說。”
阿倍仲麻呂不愿意多費勁,他不相信還有人不喜歡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