丫頭挑下樹,用叉子那個扎呀,野豬就那么窩囊地死了。
別人不知道,喜歡把不相干的事情放在一起。
實際上就算遇到了匪人,被欺負了,又能如何?
丫頭是為了救父親進山,別人閑言碎語的傷人。
老陳頭認可這丫頭,長得漂亮,以后生了孩子,不管男娃兒還是女娃兒都好看。
他大孫子一喊,他醒了,看一眼坐在窗前的老伴兒。
老伴兒手上拿著一個小衣,正笑著瞅呢。
“還沒睡呢?”老頭心疼老伴兒。
“那丫頭不錯,今天給送去,咱家的媳婦兒,不能叫別人看多了占便宜。”老太太高興。
一晚上的工夫,她把四兒子的一件有些破的衣服給毀了,改成了小衣。
她以前惦記過那個丫頭,別人不要,她瞅著好。
但丫頭漂亮,怕拿不出彩禮錢,更擔心人家看不上自己家的孩子。
既然對上眼兒了,就趕緊給做個衣服,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說,最好是兩個人在窩棚里晚上干點什么。
“你呀,就是對兒媳婦兒太好,一個個都不孝順。”老頭大聲喊。
“爹,飯做好了。”大兒媳婦的聲音立即傳過來。
“爹,崗子去干活,我煮了三個鵝蛋,給你和娘留一個,給孩子一個,另一個我想給崗子送去。”二兒媳婦跟著說。
“爹,我懷著孩子呢,干不得重活兒,你別挑理。”三兒媳婦有理。
“別聽這老家伙的,慣的毛病,老三家的把胎養好了。”老太太開口。
“知道了娘。”三個女人聲音一同傳來,然后笑著就消散了。
“我得去看看,他們過來,晏氏的人說不準要搗亂。”
陳老頭享受了一下長輩的待遇,又感受一下老伴的惡劣,不放心衙門,穿上鞋,套一件衣服就匆匆奔向衙門。
他到的時候,不少縣里的百姓過來了。
有的挎著籃子,里面是蒸好的飯團子,還有的是煮的鴨蛋和鵝蛋。
這邊水多,適合養鴨鵝,吃的時候就是煮,確實比雞蛋腥,但不能都腌了。
陳老頭四下里瞅瞅,沒有晏氏的人,不,有,有幾個人躲在遠處探頭探腦。
監牢的門打開了,一群人茫然地走出來。
“陛下大赦天下,你們既然沒有被絞或斬,那就是在赦之列,走吧,回家吧,以后……等著看。”
李豐查過案宗,只要大部分人屬于被害,關了起來。
另外幾個罪不大,陛下大赦過,這邊沒赦。
整個牢被清空,李豐親自到外面的告示墻上貼告示,他自己寫的勸民書。
別看李隆基考核縣令有人寫不了,李豐身為李家莊子的奴隸,他能寫。
當然,他寫出來的不是文縐縐的,換成李易此時來寫,同樣不會文。
寫個賦,百姓別說看懂,聽都聽不明白。
百姓有的找到自己被放出來的親人一起哭,有的站在告示前等待,等會識字的人給念。
大唐就這樣,官府一貼告示,保證一群百姓圍觀,不認識字,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