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快走,磨磨蹭蹭,又想吃鞭子?”
李易帶土著參觀游艇時,一群從舒州被帶來的官員剛到霸橋。
他們在幾里外的地方下馬,直接戴上枷具。
不止有穿官服的人,還有老人、婦女、孩子,他們沒上枷。
霸橋的位置燈光明亮,大家看熱鬧,誰呀?哪地方的官又被抓了?
是的,又,總有官員被從其他地方送到霸橋轉一下。
即便在西邊抓的官員,一樣繞城來霸橋,有種儀式感。
不到五里的路,一共九個戴枷的官員,挨好幾下鞭子,還摔了十多個跟頭,差點沒摔死。
大家好,我們公眾.號每天都會發現金、點幣紅包,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。年末最后一次福利,請大家抓住機會。公眾號[書友大本營]
“朝廷官員的顏面,你等居然不顧禮儀,肆意羞辱?”
其中一個看官服應該是刺史的人哆嗦著出聲,應該不是生氣氣的,是疼的。
手和腦袋套在一個枷里,腳上有鏈子,摔個跟頭,得多疼啊。
要不是每一次摔倒,都有人在旁邊跟著墊一腳,應該就有掛掉的。
“哪里有官?大家看到官員了嗎?”揮舞著鞭子的人高聲嚷嚷。
“沒有,只有囚犯。”
“官員為百姓著想,戴上了枷,何來官員一說?”
“我算是知道為什么被抓的狗官到李家莊子前面轉一圈了,喊冤吧,覺得自己沒做錯,喊!”
“喊完李家莊子去查,發現確實有罪,是不是判得更重?”
“不能當貪官啊,連累家人。”
“撈好處的時候,難道家人沒跟著吃香?”
“哪里抓來的,大過年就抓?”
“就應該過年抓,一家哭,何如一路哭!”
“還有刺史,哪里的?當地百姓被欺負苦嘍!”
附近瞧熱鬧的百姓才沒人可憐官員呢,活該!
“我要見陛下,我冤,我要見陛下。”刺史喊冤了,他不敢見李易,他要見李隆基。
李隆基在,呆在旁邊的帳篷中,他不想見這個刺史,刺史都是他經手過。
還有其他人跟在一同在帳篷,他們出去,一大群。
宋璟打頭,蘇颋、畢構、張九齡、姚崇、盧懷慎、李日知、劉幽求、尹思貞,魏知古也湊熱鬧。
另外有九個人,一對老夫妻,兩隊年輕的夫妻,一個十二歲的丫頭,兩個十歲的男孩兒雙胞胎。
他們年前就到李家莊子,沒見到李易,李家莊子走報紙的渠道去查,很快消息傳回來。
確定,有罪,有證據。
直接轉給團兒里的人,團兒里的人快馬出發,到舒州,把人抓回來。
一路急趕,今天剛到。
“畢載畢明府,姓畢的,你可還認識我們?這張虎皮你要不要了?”
老太太來到一個縣令官服的人面前,抖開一張虎皮,盯著對方的眼睛。
畢構在旁邊:“……”
“你們還活著?”畢載吃驚不已,隨即后悔。
他連忙改口:“你們的事情是誤會,活著好,好啊,我就擔心你們一家遇到危險。”
“姚相、魏相,救我,我冤枉啊,我受牽連了,許多事情我不知道。”
刺史看到來人,朝魏知古和姚崇喊。
魏知古看著對方,認識,畢賢承,舒州刺史,他搖搖頭:“畢刺史,你認錯了,老夫不是宰輔,早已不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