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量的原著民在撈海貨,李易在看島子上的石頭房子。
房子這個詞用在島子上的建筑上,李易總覺得有一點點別扭。
確實拿石頭堆出來的能住人的地方,不過太矮,更像一個個洞。
石頭不管怎么堆都透風,縫隙有泥巴糊上,一下雨就給沖漏。
大唐有的地方有石頭房子,周圍的墻用石頭堆,泥巴混合了草,有韌性。
同時上面苫了草簾子,只要不持續下大雨,屋頂不漏。
“房子,我用小石頭給你們堆一個,不,羽林飛騎,過來搭個石頭房子。”
李易招呼一聲,羽林飛騎和工匠過來。
【領紅包】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賬戶!微信關注公.眾.號【書友大本營】領取!
工匠就四個,什么活都會干,競爭出來的。
每一個石頭的形狀皆不同,在工匠的指揮下,大小的石頭被壘到一起。
這是一個純技術活兒,別說原著民,李易那時的年輕人,包括李易在內,面對一大堆石頭,壘不了墻。
堆個積木都堆不好,想要用石頭制作堅固的墻,難度不是一般大。
工匠和好泥漿,石頭碼放的時候抹一抹,主要是溜縫和黏結。
“和泥的時候應該用米漿,那樣更結實,甚至是拿米漿的泥土直接砸出來磚。”
李易跟永穆公主說,修城的時候所用之法。
永穆公主身為皇室之人,并不曉得怎么修城墻。
“現在我知道,用水泥。”永穆公主比劃一下。
“水泥不好燒,卻總比土方法輕松,有的泥中還要加麻,綜合成本高過水泥。”
李易負責看別人蓋房子,想著抹水泥會更容易。
“等咱們回來時問他們要不要水泥,建一個堅固的房子,還有瓦片,在島子上燒……費勁!”
濟州島沒有煤礦,新羅有,新羅人自己還不懂得用,他們始終在燒木頭。
新羅用來制作陶瓷的材料有,高嶺土什么的,他們學著燒陶器。
瓷器目前不會燒,陶器能燒,就用燒瓦。
儋羅不屬于新羅,只是在人家那里找個地方住,島子是儋羅所有。
人家住的地方……在李易那時屬于棒子的光州廣域市。
李易在琢磨賣多少水泥過來,當地人用何交換。
有了堅固寬敞的房子,原著民們才更愿意把自己當成大唐人。
時間久了,并入大唐吧。
“李郎,抹上泥,到時會長草吧?”小蘭看到有人還往泥漿里放草,想著房子周圍全是草的樣子。
“會,加石灰,同時蒸土,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杜絕長草,順便的很小的小蟲子都蒸死。”
李易承認能長草,但他不考慮長草的問題,先讓原著民有個舒適的房子才重要。
草可以慢慢處理,比如用鹽。
最好別拔,能把抹縫的泥給帶出來。
一個時辰,高兩米,長寬俱為五米的石頭房子出現在眾人面前。
羽林飛騎光著膀子,汗水順著皮膚流下,呼哧呼哧喘。
石頭房子技術有,對于搬運的人來說,絕對是力氣活兒。
工匠還要編草簾子,李易阻止,沒時間浪費,取來作物的稈子,他換一個草簾子編織機。
咔嚓咔嚓,不長時間,一大片草簾子出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