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怎么解決?”李易又問官員。
這次六個人一同搖頭,表示不知道,怎么解決?能解決嗎?
“這個時候考慮兩點,一個物流,修路,包括航運,在無法短時間內解決時,考慮加工保存技術,比如風干。
而蛋的長時間保存,只有兩種,變蛋和咸蛋,平時百姓自己可以多吃點蛋,對身體好。”
李易給出辦法,強調技術的重要性。
六個官員開始稱贊,表示支持,好像都學會了,之后去地方當官能用上。
“風干的家禽難道就有人買?有活的,為什么要買風干的?”李易還有問題。
六個人:“……”
咋那么多事兒呢?風干的莫非不是肉?有肉吃就行唄!
李易根本不指望他們回答,自己說:“所以咱們要研究關于風干的家禽怎么吃才好吃的技術,讓風干的變成美味,大家才愿意買。”
“哦~!”官員發出同樣的聲音,他們沒人問怎么做才好吃,這點對李家莊子不屬于問題。
“游艇上就有風干的雞,我要發開,然后做成菜,大家嘗嘗。”李易不玩虛的,上干貨。
有現成的東西,吃一吃就知道好不好。
……
長安的科舉考試進行中,今天第三天,中午。
考生們吃飯,大部分愁眉苦臉的,很想找個人交流一下。
貼經題、計算題等常規的都答了。
詩跟賦也寫了,各自覺得不錯。
到了時務策,麻煩嘍。
說什么邏輯自洽,這個好辦,就怕答的內容不符合大唐的要求。
參加考試的同窗那么多,競爭壓力大。
李隆基在搭建的高臺上吃火鍋,春天的風透骨,吃鴛鴦鍋合適。
透過玻璃窗戶看考場,看每一個考生,他的眼中都帶著期許。
有的考生已經考了好幾年了,大部分敗在了時務策上。
往日考生接觸不到國家大事,沒有太多的信息渠道。
找當官的吃飯,通常寫詩論賦,互相吹捧。
誰沒事兒敢妄議朝政?被抓住把柄,會丟官。
關注公眾號:書友大本營,關注即送現金、點幣!
“從此百姓可多知朝廷要事,防民之口甚于防川,曉國事,才能為國憂,懂得捐錢。”
李隆基不愁,考生答不上來,明年再考,問題都差不多,摸清楚規律便可。
畢構等人臉上帶著絲倦容,太累。
開春之后,各種事情出現,尤其地方州府,瘋狂上書。
有要錢的,有想要種子的,還有北面及山南東道官員們想訓練要武器,修城,軍隊前移。
這不是朝廷有錢了嘛!地方將領帶著兄弟們吃好的,有肉,糧食管飽。
膽子變大,要主動往前推,突厥求和大唐沒答應,將領有小心思,欲立軍功。
宋璟最反對將領不聽話,一打仗就是錢,萬一打輸了,又得抽調別處的兵填補。
“陛下,箱子中可有關乎山南東道兵力部署之信?”
宋璟辣得喝口啤酒,把為難的事情問出來。
李隆基看他一眼:“沒有,具體的沒有,就之前的,派兵在外面游弋,但不可能深入突厥過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