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主不怕浪費材料,不浪費材料的工匠隨便能找到,唯手熟爾。
技術是基礎,當主動去浪費材料時,是技術向藝術進發。”
工匠說起自己的活兒,整個人變得神采飛揚,帶著一絲驕傲。
……
“我突然發現,世界上很多歷史上的建筑和雕刻,真的沒什么可驕傲的。”
游艇抵達復活節島,在海上打漁。
李易看到島子上有人,用無人機看。
此刻的島子上沒有石像,他突然醒悟,追逐別人所謂的偉大的東西,不如看看自己的。
復活節島上的石像用的石頭密度小,根本沒有那么重,而且雕刻得并不好。
宣傳中總說這個島子的石像象征什么、多么不容易。
看看自己的文明,萬里長城夠不夠用?
說蘇伊士運河幾次開鑿又幾回放棄,看看京杭大運河。
大運河可不僅僅是一條人工河那么簡單,它貫穿了好多個水系,水怎么流的,每一個位置要計算好了。
由北向南流、從南至北流,最終皆歸海,就這個流域計算,世界上哪個運河敢出聲?
當大航海時期無數人為敗血癥苦惱不已時,華夏遠洋船隊從來不因此糾結。
李易突然間想開了,什么這個文明那個雕像的,當我中華造不出來?
中華就是一次次因為氣候、外族入侵沉淪與崛起。
那些不講道理的白皮膚的畜生滅掉多少個文明,怎么就沒把中華文明給滅了?
憑什么就你們優先?你們有那個底蘊嗎?
不就是兩百多年嘛!歷史長河中幾百年算個屁,看把你們能的,你們有不滅的傳承嗎?
“李郎,他們長的和之前島子上看到的一樣,還是女的說話管用。”
永穆公主忽然發現自己的李郎跟換了個人似的,氣質不一樣了。
怎么說呢,此刻的李郎負手站在那里,濤浪根本無法讓其動搖,像巍峨的山,又如鋒利的劍。
“是呀,我終于想通了,雕刻大的石像,其實是代表著燈塔,石像的眼睛用寶石,而本地沒有寶石。
那么寶石哪里來的?交換,貿易。本地是個中轉站,發生了如海嘯、地震的、小冰河等災難才沒落。”
李易想到了另一種可能,石頭雕像眼睛放寶石,作用是為了讓人看到。
而石像上的紅帽子,顏色有差異,叫外來的人能夠分辨。
石像的表情莊重、肅穆,可以說是一種禮儀。
其他島子上的人和現在島子上的人長相差不多,理論上從東南亞開始發展,包括說是臺灣。
這些個石像屬于國門,那邊的風和洋流太鬧心,只要從那里過來,航線別偏離太大,便能夠看到石像。
石像是燈塔、是表示一個龐大族群的國門。
因為從這里開始,繼續向西,一個個島子上但凡有人,就是這個族群的人。
它不是孤立的,它跟后面和前面的都有貿易、交配聯系。
石像全身,只留下上半身、甚至是腦袋,地震給震的呀。
不然誰造一個石像還要埋一部分?無聊哇?
李易笑了,他覺得自己揭開了歷史上的一個迷題。
不要神話,就是簡單的交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