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他人跟著喊,要壓過無人機嗡嗡聲。
“知道了,可以說話,我們是大唐……”
小丫頭根本沒去看藥材,因為沒有藥材需要處理。
她把工匠手上的遙控器搶過來,控制著換路上學到的好幾種語言與當地人嘗試**流。
真被她給找到一種,她操縱著無人機落向一棵……不,不是棵,是一個石頭上。
無人機從樹那里繞過來,落是絕對不行的,容易被卡住。
她借著電池的最后容量,跟對方交流著,告訴人家怎么做,一會兒她的船要靠過去,有魚和大蝦,很多。
當地土著哪知道交流的人是個小丫頭,他們還真的聽從。
沒辦法,就跟李易那時的人看到外星人飛船一樣。
先交流,然后看對方提的要求對自己是否會產生傷害,若沒有,可以先做一下。
土著們去找木柴,燒火用。
這個東西對他們來說無損失,別人不來,自己一樣可以做飯。
“咱們拿鋸子,制作一個大的石像,至少十丈高,拴繩子用游艇在海里拽,石頭重量不大。
分成小塊,堆起來,然后整體進行雕刻,不需要太逼真。
等以后,咱們要建燈塔,需要有守塔人,有時候是一個人或兩個人。
不過咱們可以把燈塔建成一個連綿的房屋,叫每一個島子上的族群一起維護。”
李易開始考慮將來的事情,他不計算小利。
如果他僅僅是自己有一艘木頭的帆船,為了貿易中更多的利潤,他會算計別人。
現在他代表大唐,所處的位置不同,考慮的事情自然有別。
“是咱們的人守著?”永穆公主糾結了,別人她放心,自己人又認為把人家扔這里太殘忍。
“燈塔并不是只給咱們用,咱們提供技術,任何一個島子上的人都希望有個燈塔,只是他們對燈塔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。”
李易早發現了,每一個有人的島子,當地人都想弄一個顯眼的標志。
他們本身就航海,懂得有一個明顯的東西好給自己導航。
晚上尤為重要,只是他們能力不行。
沒有電,沒有更多的油脂用來點燈,他們自己還處在留火種生活的時代下。
火,并不是那么容易獲得。
正如許多人不愿意提起上廁所擦屁股用什么的問題,生存中,火的獲取一樣被選擇性忽視。
大唐的村子里,有借火的,自己家的火鐮不好用了,更沒留火種,去找別人借。
還有借菜刀、借米面、借鹽、借油、借柴火的。
生活好一點的會借面肥,發面用的,沒有酵母菌,就問問村子里或坊里誰家最近吃過發面的面食。
一般都會留一點面,發酵好的,怕發酵過頭了,在外面撒補面。
自己家要蒸饅頭,借一點,和在面里,發酵速度快。
燈塔的火亦如此,沒有煤油的情況下,最好是燒木柴,顯然不好用是吧?
“咱們給他們提供煤油、柴油,還有燈,不要錢,燈塔要建在礁石最密集的外圍。”
李易在船長室里拿著鼠標、操作鍵盤于大屏幕上畫燈塔,邊畫邊講解。
“李郎,他們拿了油,自己私吞了咋辦?”永穆公主又有擔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