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哪個燈塔私下中吞掉,就取消免費待遇。”李易其實不認為土著們會貪墨。
拿點煤油燈的油做飯,用不了太久。
煤油燈最適合留火種,晚上挑亮,白天留一點小火苗。
現在不用,大唐的船隊數量少。
將來頻繁到這邊,海上往來穿梭,再考慮在何處設立燈塔。
代表領地,同時告訴晚上的船只別撞到‘我’,你撞不過‘我’,撞的路上還有許多礁石。
小丫頭此時通過無人機與當地人聊天:“你們說的話,帶有一絲地方口音,發音的時候尾音向下降。回頭教你們大唐話……”
土著的女頭領帶著一群人圍繞在落于石頭上的無人機旁邊,這輩子第一次跟個會飛的東西交流。
捕完魚的游艇終于出現在原著民們的視野中,海平面上一個小點,小點逐漸變大。
當能夠清晰地看到游艇的窗戶時,土著們跟其他島上的人一樣,露出吃驚與敬畏的表情。
“青黛,島子上有多少人?”李易來到對著島民喊‘喂喂喂’的小丫頭旁邊。
“四百零一個,好少。”小丫頭仰起頭,指頭比劃。
“與別的島子有接觸,人口不固定,新生的、死了的、出遠門沒回來的,也可能有其他島子來竄門的。”
李易認為自己找到了秘密,就是一個同種族的人跑到了太平洋各個島子上。
從很多年前就跑,一個接一個島子被他們占住,發展出自己的部落族群。
族群里有人再去其他地方地方,遇到別的人,比如倭國人,一段時間內相互生孩子。
倭國有段時間也跑到大唐、大宋來借種。
還有新羅的女子,有的被賣到大唐,有的專門來賺錢,然后就帶著孩子回去。
賣到大唐的叫新羅婢,奴婢的婢。
李易覺得罵人的話,**、傻逼,其中的逼并非女**官,而是婢的稱呼。
島子沒有天然好的港口,游艇在島民擔憂中成功躲過水下的暗礁,找到一處地放泊錨。
皮劃艇下來,搬運漁獲,已經交流好的土著們跑過去幫忙。
這些東西給他們吃,他們知道周圍的暗礁情況,潛水找貝殼時候記錄下來。
他們有自己的文字,一個個圖,李易那時有人研究,經過各種對比,最后確定出來大概的意思。
李易查資料看過,無非是象形文字,這玩意兒還有那么費勁?
圖都清楚地表示出來一種東西,有的稍微抽象一點。
甲骨文難道不是圖?中華一樣能夠知道代表什么意思。
說瑪雅文明神秘,說復活島文明神秘,本身人家不神秘,是有的人把人家的文明給滅了。
把人家記載東西的資料毀去,把能看懂資料的人殺掉。
轉過頭來研究人家的文字和歷史,哎呀,太神秘啦。
中華歷史發展可不是滅別人的文明,大多數過去教給中華的東西,同時研究并保留對方的東西。
包括錦繡中的圖案,把對方文明的技巧和圖騰給繡出來。
融合而不滅絕、傳播又相互學。
泰山不拒細壤,故能成其高;江河不拒細流,故能成其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