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易說著把去了腺的雞尖揪下來,放到永穆公主面前的盤子中。
“正好咱倆一人一個。”永穆公主早惦記吃雞屁股,可惜就一個,不好分。
小蘭嘴里嚼著食物點頭,待咽下去:“雞架好吃,應該教百姓做,百姓家中少錢,吃雞架也香。”
李隆基聞言,過來撕走一點,等吃完:“易弟,此法易學否?”
“一個雞架二兩白糖。”李易直接給出答案,百姓學?
“其實燉雞架更香。”李隆基好無奈,有二兩買糖的錢,何必吃雞架,吃肉豈非更好?
“棚子一直在燉,肉全剃干凈,只留下一點雞油,把骨頭燉酥,吃完多曬太陽,還可補點鈣。”
李易透過窗戶看外面,外面故意留的草地被修剪得整齊。
逐漸向西的太陽讓草的影子傾斜,一只螞蚱蹦出來。
一只半大的小雞突然出現,張嘴叼住螞蚱邊吞咽邊跑。
后面有人追:回去回去,下次把腳給你綁上。
“呵呵呵呵~~”李易看著笑出聲。
“今年放寬各地往來限制,恐有棄地逃戶出現。”
李隆基看著莊戶抓雞,想到大唐抓流民。
“報紙上寫過兩年新種子畝產翻倍,誰還愿意扔下地跑出來?考驗地方官行政能力的時刻到了。”
李易了解限制人口流動的目的,運輸能力若,物資調配困難。
一個地方人少了,地不好種,去別的地方,那里的糧食又不夠用。
沒有聯網的身份證查詢系統,又是計劃經濟,開介紹信很有必要。
包括糧票,拿著市里的糧票出了市買不到東西,還有全省糧票和全國糧票。
大唐不用糧票,出縣要有縣里的介紹去,出州得帶著州里的證明。
放寬了政策,許多逃戶走小路,多關隘,跑到京兆府。
不然京兆府的東西怎么漲價了?這還是李易幫忙解決就業的前提下出現的情況。
李隆基聞弦歌而知雅意:“第二批莊子的學子欲派往地方?”
“京兆府用不上他們了,浪費人才。到地方,有困難寫信走快驛,我幫忙想辦法。
不過學業不可荒廢,我出去時日過久,最近要忙。練手、回學習上的問題。”
李易一直在給學子們講物理、生物、化學、數學。
文學上的不教,經濟學和金融學卻進入第二階段。
李隆基輕蹙下眉頭:“他們一走,怕京兆府不穩。有他們坐鎮各縣,京兆府無憂。”
“他們在地方上已經培養人手,官員無能者,過去呆著即可,真正辦事的乃吏員和流外官。”
李易對此想改變,又不能直接沖擊大家考科舉的熱情。
現在的科舉有問題,看考試題目,明算、明法,實用性的東西,不如進士科。
考進士可能會當宰相,里面的時務策重要。
“三哥,科舉中還有一個問題,需要解決。”李易端起杯不喝酒,眉心皺成個川字。
“嗯?”李隆基撕雞架的手停下。
“報紙上少一個板塊,大唐政策爭議板塊,叫評論吧。欲使學子多思考時務策,必有爭論方可行。回頭我加上。”
李易說自己的問題,大家要在報紙上玩唇槍舌戰才是正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