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隆基啃著雞架,心中在盤算,從他掌握的情報得知,百姓們喜歡看報紙上的國事。
所接觸到的內容,全由李家莊子寫。
地方上的油墨蠟紙印刷,摘抄部分李家莊子報紙的重要內容,其余以各地情況為主。
“易弟,是大臣對朝堂的不同看法?”
李隆基愁,大臣要在報紙上打起來,還能好好工作了嗎?
尚書說這么做對,侍郎說那樣才合理,郎中給出第三種說法。
尚書生氣,把侍郎與郎中全收拾了咋辦?
李易笑著擺擺手:“三哥多慮了,是儒家、法家、墨子、道家、公羊等等學派就一件事情闡述觀點。”
“哦~~!”李隆基頷首,明白了:“原來是對儒家動手。”
“不是,我不承認,我也抄儒家的書,還有注釋。
儒家在發展壯大過程中,一邊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,一邊又學習其他教派的理論,化為己用。
若不去限制,儒教必然左右朝堂,干擾甚大。
教無對錯,在于利用教義謀私利之人。
隋后咱大唐崇道、崇佛,幾經變幻,正是為對抗儒教勢大,卻終不可得。”
李易知道儒教想干啥,由于秦朝之后罷黜百家、獨尊儒術,儒教氣候形成。
屬于兩極化,左傾右傾的問題,秦以法治國,太重于法。
其實就是法律不夠完善,刑法過重,通常不顧因由,只論結果。
等秦始皇掛了,儒家反彈。
想要篡權的人利用這點來為其自身服務,之后大家看到好處了,都用儒教的一套。
每到關鍵時刻,尤其是一個政權衰落和新政權興起的時候,儒教保證在里面搞事兒。
即便李易那時抗戰與建國,儒教都不放棄機會,結果遇到了偉大的東方紅,全掃蕩,啥教?要信最優越的黨。
李易承認,這個黨優越。越是艱難的時刻,黨的重要性越突顯。歲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!
李易現在就要干同樣的事情,樹立大唐自己的民族自信心和榮譽感。
百姓最大的信仰應該也必須是體現中華文明的政權,如此才有凝聚力,使百姓不被他人以別教之名義利用。
“你安排吧!”李隆基還想使勁琢磨。
他突然余光掃到在那里吃雞屁股吃得開心的大女兒,發現自己用不著廢心思。
他就沒見過哪個稍微有點本事的男人會給媳婦兒親自做菜的,感覺李易面對自己的圓圓時挺沒骨氣的。
然!要說自己這個易弟軟弱吧,他殺人從來不眨眼。
平時一副笑瞇瞇和善的樣子,收拾起人才陰損呢。
“二兩糖啊,吃完能變胖不?太胖了對身體不好,容易生病。”李隆基又擔心起女兒的健康問題。
“不能!”永穆公主聲音模糊,嘴沒閑著,吃呢,好吃!
“三哥,過些日子咱們建一個新的天樞,不以萬國為臣,只作華夏中興。
凌煙閣再好,也只是對少部分人的抬舉,天樞雖高卻存亡唐之念,毀就毀了。
咱技術好,自己造一個高高的,順便把烈士陵園放在旁邊,再立個大唐英雄紀念碑。
紀念碑附近放工匠等杰出人的事跡和姓名,讓百姓知道咱大唐重視什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