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易想到給好的工匠額外待遇,又發現還缺不少東西。
天樞給放倒,沒毛病,絕對不能留一個黜唐頌周的建筑,把后宮的女人高高舉起來,那些女人就使勁想辦法殺皇帝。
封建時代和選舉的皿煮時代不一樣,倭國現在的頭頭就是女的,之后一樣不行。
放倒一個,自然得建個新的,感受萬國來朝的榮譽,維護這個地位。
李隆基坐直:“建一個?”
“我覺得行,又不差錢兒。”李易從經濟上支持。
“建!”李隆基臉色一下子紅了,激動的。
他早想建了,不是沒錢嘛!現在錢多,修個高高的、大大的。
“易弟,用混凝土?”李隆基想到材料。
“不不不,用石頭,混凝土比石頭差遠了。漢白玉、大理石什么的。”
李易擺手,別呀,混凝土哪里比得上石頭?
要說保存時間,混凝土可以很久,但維護不行。
漢白玉的石頭,看著多漂亮啊。
按照自然化學物理特性,再牛逼的混凝土也干不過玉石,于是就是在自然侵襲下存活的東西。
李隆基攥攥拳頭,又猶豫:“是否被人說勞民傷財?”
“三哥呀,自信點。民不怕勞,給錢就行;財無謂傷,能賺即可。”
李易鼓勵李隆基,干吧,咱們修吧。
李隆基長出口氣:“朕忘了,現在找百姓干活給錢,給得多,百姓愿意,而且活兒干得還好呢。”
“主要是工具,好的工具必須用上,別叫干活的人受傷,甚至出現生命危險。”
李易自動忽略了一個李隆基說話中的某個字,聽不懂。
或者把那個字當成‘真’來聽,誰說話的時候還不走下調,或者帶點方言口音啊。
“錢誰出?”李隆基又糾結。
他有錢,李易同樣有錢,兩個人哪個花錢比較好呢?
“朝廷出,這是國事,不可動用右藏和我的錢,將來維護,也是朝廷管。”
李易不差修東西的錢,但他絕對不能出,他可以想別的辦法幫朝廷賺回來。
李隆基恍然:“對對,朝廷出,要走官方渠道,三省皆過,陛下降旨,得找人提這個事情。
由下往上提,從上往下安排,如此才符合正理。
否則名不正,則言不順,遭人詬病,立起來反倒是不好了。”
“只要通過,我保證幫著短時間內為朝廷賺一筆錢,比修高層建筑花費的錢只多不少。”
李易拍拍胸脯,胸口上的衣服就蹭到了油,雞架上的油。
“易弟辛苦了,整天還要跟一群無能的大臣搞好關系。”
李隆基是絲毫不在乎他的話被傳出去,傳進大臣的耳朵里。
你們聽到了又如何?有本事你們比朕的易弟更厲害呀!
說完,他突然想起個事情;“易弟,把死人的地方和國朝的重要標志放在一起,會不會有陰森森的感覺?”
“陰森森?哪里陰森了?”李易詫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