畢構等宰輔帶著滿身的疲憊與滿心的惆悵下樓離去,姚崇等人到是步履輕松。
永穆公主繼續賣貨,李成器說去工盟,安排李易交代的工具,順便把專利權讓給工匠。
長孫昕跟幕僚回去安排與李易合作的事情,他根本不談判,李易說要七成就七成。
李易又飛了,回去繼續找死囚練手。
大量的物資繼續向黃河源頭與西北運送,等當地建設好,黃河源頭能夠反哺回來綿羊、草藥、牦牛、馬匹。
更西北則有大量的水果,葡萄干、葡萄酒、哈密瓜干、羊、大棗。
玉石目前還沒被炒出來高價,貴的玉在藍田縣,藍田玉。
二者皆屬于軟玉,包括其他兩大名玉。
軟玉質地細膩是一方面,關鍵在于好雕刻。
能夠用來攻玉的他山之石就不貴,當工具用,鉆石太硬了,加工費勁。
翡翠為硬玉,大唐人不喜歡,雞血石亦是這般。
即便是軟玉,處理起來也不容易,在切割的時候,拿打錘子砸顯然不行。
工匠們采用繩子的辦法,鋸,麻繩沾水。
雕刻的時候更費勁,需要找合金金屬,隕石熔煉的。
李易對任何玉都沒興趣,只能當貨幣發行的抵押品。
天珠他要,兌換券在那邊有沒有信譽,要是能兌換天珠就有。
不過以后他要改變那里的信仰,別信其他的,信中華文明即可。
京兆府的東西往西北送,漕船來了,千石的漕船一次過來六十艘。
廣州都督府的名義送來,先找朝廷,找戶部侍郎。
戶部侍郎一聽說是廣州的,自己不敢管,趕緊尋畢構。
“糧?稻子?六萬石的稻子?秈稻?”畢構問。
“是秈稻,長得比李大夫尋到的秈稻好,粒大。”戶部侍郎用指頭比劃一下,這么大。
“此時又非漕運的日子,廣州……走,找小易。”
畢構不想自己問了,廣州的事情,去問李易。
六十艘漕船在碼頭卸貨,一車接一車,放在旋轉的軌道上推,效率和安全性都提高。
碼頭扛活的人收入跟著增加,京兆府越繁華,碼頭吞吐量越大。
“又漏一袋子,哪里的麻袋,太脆了。”
一個上船往車上裝稻子的人剛抓一下麻袋,直接抓漏。
“先不管,換一袋,最后處理,快,效率,這叫效率,別耽誤。”旁邊的人喊。
畢構親自跑來,他派人去找李易,等他出來的時候,通過河面上的索道滑過來李易的情況。
李易在手術室,誰都不見。
“怎么找來的稻子?”畢構并不認為有很多。
六萬石的稻子,變成斗,六十萬斗,斗米十來錢,六百萬錢,合六千緡。
自己他堂堂戶部尚書,何時錢以千緡計?不都是萬緡嘛!
“畢宰輔,我是倉曹司倉參軍事黃禮,字綱常。”
被帶過來的負責人舉手發言。
說著話,他四下里踅摸。
“你找什么?”畢構納悶地跟著朝周圍掃一掃。
“宋宰輔和張宰輔不在?”黃禮要找宋璟和張九齡。
宋璟在廣州都督府當過大官,還有給他立碑,他沒答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