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九齡在廣州市舶司當市舶使,都熟悉。
“老夫戶部尚書,尋他們作甚?你……老夫與李家莊子的李易熟,你在廣州可識得李家莊子的人?”
畢構瞬間明白了,人家想見熟人。
“熟,沒有更熟的了。既如此,我與畢宰輔說。
之后要有五批漕船,俱是六十艘。
我們走陸路運到長江,再從長江轉漕船,人手不足,一批批來。
屬于今年廣州府交的山民租子,山民入籍,感念朝廷恩澤,以物易物,換取稻米,運往長安。”
黃禮介紹情況,他們從廣州走張九齡修的陸路,吭哧吭哧一路損耗運到長江邊,找船到這里。
運費什么的都是他們出,他們估計找關系弄漕船又額外掏錢。
畢構動容了,錢他不在乎,六批,不過三萬緡。
他想不通山民新入了籍貫哪來的錢買糧食給送,山民這么好嗎?
剛加入大唐的官方大家庭,便想到給家里拿東西、盡義務。
如此的話,當地官員……啊!對,李家莊子的人過去了。
李家莊子派去一個團隊,接手整個廣州都督府的具體工作。
他看看黃禮,聲音放柔和:“當地的日子可還好過?糧食送來,百姓家中吃用夠嗎?”
黃禮往后躲躲,不怎么適應。
“問你話呢。”旁邊的人提醒。
“哦,夠,糧有得是,吃不完,可便宜了,山民獵一張兔子皮,換二十石,養一只雞,換十石。”
黃禮打保票,怎么不會挨餓,有米有肉,放心吧,咱們溫飽了,再努努力就小康。
“十石糧能養多少雞?”畢構吃驚著嘟囔,一只雞能換好幾麻袋大米?
“雞吃的糧少,咱們養走山雞,放養,不容易生病,就是總被野獸給偷走,咱們再打野獸。”
黃禮以為問他,他給出答案。
畢構眼睛一瞇:“你是不是以為你作為地方官,功勞甚大?”
“還行吧,原來當地沒有這般好日子。”黃禮輕輕點下頭。
“如此的話,以前你們怎么沒把山民給入籍,并送來大量租子?”
畢構不想給當地官員功勞,認為與他們無關。
黃禮愣神,隨即又有些憤怒,小聲說:“以前朝廷戶部哪來許多錢財?以前還用絹帛和銅錢當貨幣,更多的地方以物易物呢。”
畢構:“……”
十幾息后他深呼吸、再深呼吸,這口氣兒差點沒上來,被懟得太難受了。
仔細一琢磨,沒毛病,提以前作甚?
“趕緊休息,交接的事情不急。”畢構選擇原諒對方,大家都不容易。
“我們去李家莊子住,不在朝廷安排的地方。我們要吃李家莊子的食堂,都說好的了。”
黃禮拒絕被安排,自己帶隊過來,給另外三個倉曹司倉參軍事好處了,不然咋搶的位置?
“就是為你們安排到李家莊子。”
畢構累呀,區區一個倉曹司倉參軍事,竟然敢與宰輔硬頂?
信不信老夫一怒,撤了你這個正七品下的官兒?
“多謝畢宰輔。”黃禮滿意,不憤怒了。
他回頭招呼自己的人,把計數的工作交接,不用等數量,多了少了能怎樣?
咱們趕緊去李家莊子,傳說中的地方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