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易決定給平康坊的姑娘們送禮物,用抹香鯨的東西。
這些再珍貴,也比不上平康坊姑娘們的情意重。
“既如此,食材還送去天上人間?不如放在醉仙居賣。”畢構在旁一副好心地樣子出主意。
李易搖頭:“不,就是天上人間,醉仙居需要交稅。”
李易才不覺得老畢好心,天上人間誰敢收稅?養陛下私兵的錢。
醉仙居是自己的,得納稅。
“老夫不是這個意思,誤會!小易你誤會了!”畢構臉絲毫不紅。
“等玉米灌漿后,看灌漿不好,難以作為種子的,提前掰下來,送到平康坊。”
李易不理會畢構的話,他想多給平康坊好處。
“對,玉米煮著吃香,烤著也香。”永穆公主出聲。
“善!”李隆基認可。
……
李家莊子忙碌起來,做肥皂,澡票發下去,超過六成的人會換肥皂。
他們算經濟賬,夏天在家能洗,在河邊同樣沒問題,冬天冷,才去浴池,自己燒水費勁。
趁著有票,換肥皂、手巾、牙膏。
有一部分人想泡澡,男的居多,女的為了衛生,大池子不想下去。
女浴池大池子的水用來舀,舀出后澆身上。
后果是有的商家沒了伙計,不給發澡票,伙計跑路、跳槽。
伙計沒了,顧客也沒了。
不像李易那時,有商家一個優惠,不管商家做了什么,依舊有人去排隊買。
在大唐長安不行,百姓唾棄,哪個賣啥東西的人性薄涼,去那買了東西,容易出事兒。
李易時的倭國就有如此的情況,商家出問題,想要推卸責任、避重就輕,用不上多久,即便連鎖百年店,也得關門。
整個長安城商家開始重新洗牌,有的商家抱怨,給我退的稅,我又沒少給你們工錢,憑什么還要把退的稅給你們?
伙計同樣有說辭,你的稅交了,為啥給你退?退的時候是不是算員工數量?
算伙計有多少,目的不就是給伙計嘛!朝廷不是給你的錢,是給我們的。
其他不參與的百姓不去琢磨退稅的問題,他們開始洗頭、曬被褥,包括鋪的草甸子也拿出來曬。
李家莊子的報紙上寫了,今年試著干掉虱子和蟣子,大家一起努力。
一聲號召,百姓紛紛應和。
下弦月當空,李易睡不著,拉開窗簾,望著夜空出神。
他不出去,外面有蚊子。
他在盤算大唐周遭的形勢,后突厥北退,其他的地方如果要加入大唐,讓不讓加入?
若是允許加入,安排在何處?原地安置不行,說叛就叛。
遷徙的話,收繳武器不?然后讓他們干什么?
渤海的地方下令叫其出兵配合?他們不出兵,是訓斥,還是開戰?
每一樣得提前考慮清楚,不能等著遇到了再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