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旦開戰,即便他們贏了,也會損失過多,同時耽誤時間,怕被大唐的兵追上。
而西北那里有戈壁,戈壁看著危險,大唐的軍隊卻不愿意深入。
那里的大唐軍隊是咱們黃河幾字段佯動的部隊,他們會賭我們那里的兵不敢抽掉太多去攻打他們。
真發現大隊的當地軍隊進戈壁,他們保證派精銳隊伍繞路進攻黃河。”
李易給出答案,他從不敢小瞧后突厥的智囊。
那老頭暾欲谷厲害著呢,安北都胡府與單于都胡府的佯動他估計能看出來。
看出來后給予重視,佯動誰規定不能真的去打?
眼下跟他打仗,不是玩計謀,乃實力碾壓。
我就是有熱氣球、望遠鏡、炸藥包、竄天猴、火槍、電報機,你耐我何?
李易想著,不由得嘟囔起來:“再過些日子,信不信我把柴油機造出來,外面披上裝甲當步兵戰車用?
橡膠再不好,我也能做出來能用的輪胎,看你們怎么打我?”
“小易你說什么步兵戰車?是馬拉的那種?那個不行,好用的話,大唐早用了。”
畢構怕李易把財力物力人力用在錯誤的地方,戰車在戰場上不好用。
速度比不上騎兵,沖鋒進重甲的陣地,直接卡在里面被圍殺。
四匹馬拉的戰車絕對比不上一人四騎的騎兵,除非在雜草少的大平原上,交戰的范圍還不能太大。
“等小蒸汽機出來的,我先組一個步兵戰車,可有意思了。”
李易不解釋,準備拿實物來證明,誰規定蒸汽機的車只能耕地?
見過每小時跑二百多公里的蒸汽機汽車沒?那個其實屬于為了打破紀錄用的。
自己不要求那么快,有個五六十公里,足夠用了,實在不行,三四十公里也湊合。
宋璟見話題偏了,趕緊糾正回來:“天兵軍、橫野軍的下一步會是什么?”
“臣以為是繼續游記戰,不正面對抗,集小勝為大勝,限制后突厥斥候。”張九齡對李隆基說。
“易弟你看呢?”李隆基問李易。
“我看張都督就能處理。”李易沒想法,不愿外行指導內行。
戰斗歸張嘉貞管,張嘉貞整天研究,比自己這些人強多了。
教張嘉貞怎么打,豈不成了宋朝?派的將領怕不會打仗,專門給出戰略戰術部署的陣圖。
陣圖不是一字長蛇陣或二龍出水陣,是兵種協作、戰略調整方式。
這個地方挨打怎么辦?調哪支軍隊,打贏繼續調誰?打輸了往哪跑,跟誰匯合。
出發點是好的,無形中卻給了前方將領一個暗示,將領一考慮怎么打的時候,必然先想陣圖。
按照李易的想法,宋朝要對付的是武將世家,培養新的武將出來。
如科舉,想要從民間選拔人才,抗衡世家。
故此李易只要求出兵,給補給,一個大的戰略部署,打起來的時候他才不出聲呢。
這回是先有了火攻,他才要送瀝青。
沒有火攻的實際戰例,他叫人家火攻,別人保證想把每一場戰斗都打成火攻。
李易想著搖搖頭,欽天監的人過來,示意到時辰了,吉時,不是人要走了的那個到時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