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易手在皮毛上輕輕撫摸著,順滑柔軟。
呼倫貝爾兩個湖泊的名字就是用當地語言的水獺來起的,水獺皮制作的衣服,幫助當地人抵御寒冬。
李易想養,他如果收購,當地水獺會被瘋狂屠殺。
光殺不養,破壞生態平衡。
水獺的皮他還想要,用來制作衣服。冬天寒冷的地區,就是皮毛,要么羊絨、羽絨。
棉花數量還不夠多,應該制作其他有用的東西,比如棉布的衣服、冶煉工種的防燙服。
“它的肉好吃嗎?比得上兔子?”武婕妤從未吃過水獺,皮毛她倒是有。
“腥!比豬牛羊腥,看怎么做吧,我抄的醫書里有寫,當藥用。包括肝臟部位,需要在宰殺的時候處理。”
李易吃過,包括一些國家不讓吃的東西,他都吃過。
沒什么好吃不好吃,吃那東西是吃身份和地位,他得請人吃飯。
別人喜歡吃什么,他就準備什么,自己順便吃。
“哦!多謝李大夫。”武婕妤一聽是藥,頓時沒了興趣,誰沒事的時候吃藥啊。
“報紙想來今日能送出去,小易你如此幫后突厥,可考慮過死在后突厥人手上的將士?后突厥會對你感恩戴德?”
姚崇不管水獺皮和肉,他知道后突厥的使臣要帶著報紙去尋找自己的人。
一個是告訴一千四百人被活捉,另一個叫暾欲谷分析大唐的態度。
“烈士們的目的是大唐百姓過上好生活,他們的族人不再受窮,而不是殺死多少人。
后突厥我不想挾恩圖報,只要他們人口增加,最好再次恢復控弦百萬的程度。
大唐必然要遭受更多的戰爭沖擊,哪怕你不想打,你守著你的地方,別人也要打你。
你的百姓生活好,財富多,貿易量大,別人眼饞,打你。
你百姓生活不好,沒錢,別人看你弱,更打你。
你閉關鎖國,不與別人交流,別人為了資源,還打你。”
李易說一下現實情況,人活著就是爭斗,家庭中是話語權,做買賣是錢,單位里要壓別人一頭。
不管哪一種,著急了都殺人。
“你想用他們對外征戰?能控制得住?”宋璟認為后突厥總是降了又叛的,不放心。
“不是他們,是咱們,一家人,哪有舌頭不碰牙的?對吧?”李易一副老好人的模樣,善良。
周圍人沒一個信的,包括尺帶珠丹。
你說得真好聽,那你為什么從河南府就開始調動物資把人家往北面逼?
你做出來的竄天猴咋不當成煙花都放了?炸藥包是為了聽響的?
他打的時候恨不能一天給敵人滅掉,等把敵人打敗后你開始裝。
尺帶珠丹莫名其妙地打了個寒顫,他怕李易。
九曲之地怎么丟的?黃河源頭的爭奪吐蕃死了多少人?
要不是你的武器和后勤瘋狂往上頂,我吐蕃會叫你打到兵臨城下的地步?
我可是簽的城下之盟,你欺負人已經欺負到家了。
“小易這孩子,不愧是醫者,有仁心啊!”豆盧貴妃出聲夸贊李易。
柳婕妤微笑著點頭:“小易就這樣,他寧肯自己吃虧,也不叫別人難受。每讓人想起便心疼,多好的孩子呀!怎么就有人看不過眼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