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隆基指頭在屏幕上滑動:“此地河道窄,兩邊的山過多。由此修橋,洛陽宮北面有幾十里空地,適合建倉庫。”
他確定位置,洛陽北面一群小山,溝壑眾多。
有百姓在上面開了梯田,李易拿無人機拍的圖,甚至拍到百姓聽到動靜抬頭看時臉上好奇的表情。
“三哥往后翻,有規劃圖,需要修幾十條大小不一的路,
冬天看情況,若天不太冷,一同把路全修出來。
眼下不方便到別處建新城遷都,洛陽和長安的政治、經濟中心職能得加強。”
李易把圖制作好,三套備用圖。
制圖時考慮施工難度和地形地貌,洛陽北面到黃河,左一道溝、右一道溝。
把路修在溝里,下雨之后……
有山溝就有山脊,把路修在山脊上,上下的坡度過大,開車走都費盡,莫說趕車走。
修在山腰,一堆備用的路線,考慮到山的土壤組成。
洛陽工部的人要實地考察,看看行不行,允許他們自己臨時改動路線。
“遷都?”李隆基愣神,似乎在考慮可行性。
“三哥,不遷。”李易趕緊勸,沒那個錢,即便有錢,往哪遷?
難道遷到幽州,即北京?去那作甚?
東北的契丹、奚族、渤海,不夠成絕對壓力。
“為兄并非欲遷都,往后去大唐各地,總應有個住處,如在每一道建個皇城,是否方便?”
李隆基說出他的心思,他想四處走走,到一個地方不要行宮,要皇城。
“三哥,我看行。”李易微微搖兩下頭,結果說出來支持的話。
“不可。”好幾個大臣同時出聲。
他們說完‘不可’,互相看看,誰都不吱聲了,等別人開口。
李隆基也在看,說呀,不可怎么滴?
“不可不問剛柔所謀幾何!”張九齡位置不知道怎么處在最前面,他總不好往后退兩步。
其他人點頭,對,小易說行的事情,自然不可能勞民傷財,他比別人更重視民生。
“好比說三年后陛下幸揚州,欲于揚州江陽建城。
報紙上宣傳當地為來會多么繁華,鐵路沿運河往那邊修,周圍有錢的人自然惦記。
當地的土地先禁止買賣,誰想賣,官府收。
不過有人愿意參與建設,可當租賃費用,選擇好的地段。
給出圖紙和規格,他們自己建,建完租給他們,蓋房子的錢折一部分租費。”
李易給出個辦法,不賣期房,叫別人投錢投人工,蓋完房子還不屬于對方。
“別人會答應?”尺帶珠丹眼中帶著懷疑的神色問。
“長安的大商戶,問他們答應與否!”李易提到余懷德等人。
“他們一準兒同意,只是為何選江陽,江寧豈非更高,易守南攻。”
姚崇知道長安的大商人有錢,正在培養家中子弟考科舉,允許他們考。
他認為江寧地形好,山多、地勢高,又卡住長江位置。
所處的地方矮,敵人可以掘河水攻。
“不在那里打仗,修起來花錢甚巨,江陽水網多,離江寧不遠,可連帶著慢慢修江寧。”
李易不想在南京先修大城,費勁。
除非長江以北的江山丟掉,不得以的情況下才在南京建都。
尺帶珠丹聽懂了,卻眼巴巴看著,吐蕃好像用不了同樣的辦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