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敖說著愣了,你咋知道我家有石礦?
“采石的人戴口罩了?”李易再問。
“戴了,報紙上說過幾次,不戴口罩最后得肺病。”
方敖擦汗,壓力山大。
“水泥在此方便燒制,安全為第一,規則報紙上早有寫。
一旦發現本地有人違背規則,沒有整改的機會,看誰跳出來當雞?
賺錢為了享受,不是提心吊膽地活著。
當地土壤種類多,回頭有酸堿測試的試紙送來,以農業穩定為先。”
李易又是恐嚇又是提要求的,渝州山多,而且土壤酸堿度差異較大。
自己來了,不能白來一趟,該安排的事情必須安排妥當。
等明天游艇抵達,帶孩子們上去玩耍一番,回洛陽后這里的情況得經常問。
“是是是,李東主說得對!”方敖繼續冒汗,不過臉色不那么紅了。
他回應完,看李易喝茶,立即起身離開,跑去找趙辰祿。
事情太大,他管不了,必須一同商量,整個渝州將來按照李東主的想法辦事。
夜晚降臨,大家電燈吃飯,魚被燉得骨頭都酥了,處理得干凈,一點不腥,更不用說臭味。
萬昭遠邊吃邊看李易,眼中有期待的神色,吃完是不是有那個針扎?
“李郎,肉末茄子不比蒸的操作差。”
永穆公主不理會萬昭遠的目光,她品嘗茄子。
在李家莊子吃的肉末茄子一律為蒸,那個香。
眼下用大鍋炒,人多,蒸鍋要多大?準備多少個蒸鍋?
“大鍋飯就這樣,很多時候比小炒好吃,尤其是做燉菜。
小的燉菜叫砂鍋,要燉很長時間才能達到效果。
像李家莊子在長安城南賣的砂鍋就是假的,冬天無非下面有火,暖和。
全是拿大鍋燉,再裝進小砂鍋里面,賣快餐,哪來的時間慢慢燉?”
李易愛吃大鍋飯,以前他總買盒飯吃。
盒飯里的菜屬于大鍋做出來的,價錢低不低的倒是無所謂。
“有錢人家的孩子愛吃瘦肉,肥肉哪去了?”
小蘭觀察孩子們吃飯,李易今天晚上的菜,以瘦肉為主,五花肉為輔。
“給衙役們吃了,殺了四口豬,血腸什么的也給衙役們。
不過能煉油的已經煉成油,明天早上多找人幫忙,咱們蒸包子,油渣酸菜餡的。
煉油的時候放了一點鹽,早上起來留出一部分油炸再靠靠,給孩子們當零嘴兒。”
李易把明日的早飯安排好,一副居家過日子的男人模樣。
操心柴米油鹽醬醋,這個是后來的居必六的經營范圍。
注冊商標的時候變成了六必居,里面沒有茶。
茶不是必須的,百姓當時能買茶的太少了,家中有一點茶,用來招待客人,自己不喝。
此刻的李易沒有絲毫神仙的樣子,接地氣。
“李東主,放素油炒菜,怎么總有一股子別的味道?就像點油盞沒燒好冒煙的味兒。”
旁邊桌子上一個穩婆壯膽子求教,李東主好說話。
“下次把鐵鍋刷干凈,里面不要有水,放完油多等一會兒,或者拿蔥花、大醬爆鍋。
菜放里炒一炒,水少需要放的時候再放一點,別菜進去炒幾下就放水。”
李易傳授經驗,油捻子味兒,就這樣,而且炒完菜上面發黑,鍋都不刷干凈你做什么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