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弄點茶水來喝唄?”在張黃如進行答辯局促不安的時候,李易突然出聲。
“好噠!好噠!”一群小機器人回應著自己跑。
“要從一品的,不是高碎,更別拿五品的碎末子。”李易大聲喊。
“知道啦!”小機器人繼續回應。
小機器人的聲音好玩兒,李易的聲音接地氣。
一個互動完,茶未上,張黃發現自己不那么緊張了。
他心里一松,又猛地抬頭看李易,目帶感激敬重之意。
他瞬間相通,這位李東主不僅叫自己放松,又給其他人傳達意思,別太為難自己。
好人啊,果然宰相肚量、以德服人。
李隆基詫異,歪頭看自己的易弟,為何幫張黃?他若連這個場面都承受不住,還有什么用?
李易挪挪箱子,探頭耳語:“三哥,場面經歷多了就好,能之后培養,簡單。觀其才更重要。”
“哦!”李隆基頷首,有道理,就有如你當初……你一直就沒緊張過吧?
李易倒是坦然,他愿意給對方一個機會。
他想起來他那時的外交發言人,那個人最初的時候在駐外大使館當二把手說話的時候結結巴巴的。
之后出現在外交發言人的位置上,已經變得強大。
如果當初因為他的緊張結巴而不給他機會,又怎么會有后來的眾多攝像機前游刃有余的應答?
眼前準備接受免試的張黃至少把兩萬多人安穩地帶到洛陽,能力的體現。
茶水送來,用隔熱的玻璃茶盞裝,透過玻璃可見小嫩芽在水中上下沉浮。
這個茶并非京兆府所出,洛陽李家莊子管事李貴恒按照東主的指點,去淮南道找人采的。
是李易時候的信陽,現在叫申州,州治所在義陽縣。
茶葉便是信陽毛尖,還有再往東邊去一點的六安瓜片,叫盛唐縣,縣名起的好,喜慶!
反正這一帶的茶葉都很有名,像廬山云霧什么的。
當然,最賺錢的茶葉在蜀地那里,茶馬貿易、絲綢之路。
眼下眾人喝的便是信陽毛尖,此刻沉浮,之后會落到下面,喝到最后把茶葉吃掉。
李易不給正一品的茶葉實在屬于數量太少,那個茶葉泡開后可以當菜炒。
張黃在等茶的時候漸漸恢復狀態,眾人始終不出聲,給李易一個面子。
李隆基端茶盞吹著抿一口茶水,眾臣幾乎同一時間喝茶,放下茶盞。
“聞止棘授童子學,教者何?交交黃鳥否?”
宋璟開口,稱呼對方的字。
同時他點明對地方名字的意思,以此開頭。
張黃在當地給別人講課,專門給無籍貫人家的孩子講。
“所教者,多為拼音也。后釋義,講報為先。”
張黃微微向前探身,以示禮節。
他主要教別人拼音,還有報紙上的內容。
“傳風雅頌乎?”蘇颋跟著問。
“偶有,并大學、中庸、尚書等節選。孩童雖年幼,卻以顧家,所學之時不多。”
張黃回答,教詩經里的內容,其他的我全能教,但就是不總教。
因為孩子還要在家里幫忙做事,幾歲的小娃娃燒飯。
家中的大人得干活,不然一家人吃不上飯。
“束脩之資,裹君子腹?”張九齡問對方上課賺的錢夠填飽肚子不?
“君子務農,自有三餐之食。”
張黃露出笑容,我能干活,我自己就行,不指望學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