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陽輕巧地跳出地平線,下過一場雨之后的洛陽顯得更冷了。
李易的心暖暖的,因為洛陽宮的寺觀查封的賬單送過來,他能拿走一半,之后再看房產和田地。
李隆基的臉色冷著,畢構在旁邊不時嘆息一聲。
“也是多年積攢下來的,并非一時。”張九齡幫僧人和道士說一句話。
“大唐朝廷攢了不少年,怎就沒攢下?”蘇颋翻動著賬冊的手在顫抖。
賬簿中記了許多種東西,包括金子、銀子、玉石、珊瑚、金剛石、天珠、珍珠、玳瑁、銅錢、綾羅綢緞、大面額兌換券……
隨便翻一個寺的賬簿里,東西估算完價值后,至少都有二十萬緡。
倒是道觀相對少,僅僅是相對,對折左右的東西。
“外面的寺觀應該不多,洛陽宮情況不同,嵩山上應該有點,再一個長安,哦!長安不算。”
畢構分析著,他其實很在乎長安的寺觀,長安會比洛陽差?
“邊關將士對外用兵,急需輜重,百姓掏錢到縣衙門,平康坊女子送出錢財。
蜀地百姓用擔子挑、用獨輪車推、用肩膀扛。
鹽幫、排幫組織調動人手,小易莊子根本不在乎往外掏多少錢。
所有人都知道,大唐軍隊打輸了,敵人會進來,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?”
反對將士有太大權力的宋璟說起戰爭時候的事情。
他們說寺觀如何,眾人卻聽出來他的意思。
國若破,像后突厥打進來,長安和洛陽的寺觀可以不被搶?
李易反倒是笑容滿面,他不在乎別人出不出錢。
闖王打進京城的時候,京城里哭窮說沒錢的人被抄家,資料上記載,七千多萬兩白銀。
那些哭窮的就以為別人要穩定他們,卻不想想闖王許諾給將士們的好處拿什么來發。
至于現在的二十萬緡,算你多的五十萬緡,五億錢,錢的購買里再大,一錢抵五元錢。
二十五個億,多嗎?
沒見過一捐上千萬的?許愿池撈硬幣,一天可以撈多少?
“諸位何須如此,別人能賺錢是別人的本事,我從他們手里拿一半,是我的能耐。
同樣的錢我并非賺不到,就是怕民間沒錢,割韭菜得留根,才能一茬接一茬。
哎呀!怎么花呢?老畢你看我作甚?說好的稅給你,一半的東西給我。”
李易說著說著笑容漸漸沒了,把面前的賬簿拿起來摟在懷中。
畢構被氣笑了:“賬冊難道是錢?這下你有錢了,比朝廷的錢還多。”
“我前幾天剛下了令,支援前線二十萬將士們的輜重,他們有馬,不光人吃,馬也嚼。”
李易翻賬,有那么算的嗎?
“還是小易有錢,寺觀比起李家莊子差遠了。”
同樣被喊來看的姚崇夸贊李易,一個寺二十萬緡,不夠支撐現在二十萬將士打仗。
所有的加起來,那才過癮,最好把長安的帶上。
“剛柔只拿一半,還剩一半。”張九齡提醒。
“不能再搶。”李易放下賬冊擺擺手:“長安的不可以動,洛陽拿一半,有錢的話,以后印書叫他們掏錢買。”
“對,不能白給了。”宋璟支持李易,即便錢不是他掏。
李隆基始終聽著,聽李易一說,心情好上許多:“易弟,抄出來……你賺到的錢,怎么花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