膠州灣的內部港口和養殖,向北的陸路修建,渤海灣的……”
李易說起明年他的一些安排,從內到外、由南至北、始東終西。
他邊說邊落子,五子棋簡單,其實有的時候也有定式,但他不愿意用。
李隆基的手哆嗦了,易弟把明年的事情都想好了。
滿朝文武,不及一人矣!
歷朝歷代的你們那些人,真的不行,看朕的易弟。
商鞅?呵呵!范蠡,哈!還有誰來著什么成也蕭何……
“年底前河南府的寺觀我要拿一半,定好了他們分,我選。
錢一下子又多了,擴建火柴廠和在洛陽宮內外拆遷百姓的房子翻蓋新的,錢財還有剩。
我打算選出來二十套書,多多印刷,每套印三十冊。
陸續送到大唐所有的縣學,淺顯一些,多宣傳忠君愛國的。
順便齊民要術、我抄的天工開物、常見藥材圖冊印出來。
這些印一百冊,字典二百本,放在縣學供人借閱。
規定好期限,不能長借不還,耽誤其他人。
三哥你拿出來一百萬緡,就以陛下的名義送到地方。”
李易說完大事情的安排,開始講小的,單獨一件印書的情況。
他自己的錢倒是沒問題,卻不能那么操作。
李隆基頷首:“為兄有多少錢了?”
他不知道,賬由李易管,關鍵他花錢的地方不多,除了給募兵和羽林飛騎開工資,就是撫恤的錢。
李易拿出來的金礦、銀礦,開采后都給他,蜀地的井鹽不停地賣。
井鹽的成本低,建造鹽井的成本為一次性投入,之后俱是人工成本。
打出來天然氣的井,正好就用來煮鹽。
留下一部分在當地投入,修路、修橋什么的,造福地方。
百姓需要大量的鹽,腌制酸菜和制作臘味、風干雞什么的。
腌上一個月的白菜、蘿卜等東西,能夠吃了,里面沒有鹽,都轉化掉了。
百姓一個月能消耗掉十多斤的鹽,就是這么個原因,不是炒菜、燉菜吃,那會齁死。
李隆基的錢就攢下了,天上人間和洗浴中心賺到的足夠養兵。
李易伸出指頭先比個一,再比個六:“一千六百多萬緡了。”
“娘滴咧!”李隆基說臟話了。
隨即他警惕地看看周圍,長出口氣,隆擇不在,好!
這若是叫畢構知道了,生病怎么辦,大過年的。
“怎有這許多?”李隆基知道易弟不會騙自己,更不可能坑自己錢,他實在想不到自己現在的財富怎么來的。
“金礦、銀礦,另外長安的管理費,允許百姓二十四小時做買賣,這錢應該還給戶部。”
李易提到個事情,當初宵禁取消,收錢,李隆基收的。
百姓們很高興,交費,結果就一直收著。
長安超過三百萬人口,很多人還不自己做飯吃,做買賣的人多。
有貴金屬礦,有鹽井,還收整個長安的市場管理費,不繳稅。
“另外三哥,咱倆合伙做的買賣,一部分給嫂嫂,其他的利潤也都在弟這廂。”
李易再提個事情,他賣東西賺錢,當初拉著三哥和嫂嫂一起,現在投資越來越多。
“如此說來,為兄憑自己的錢,可以打后突厥很多次?”李隆基扭頭看向北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