已經不是報紙了,是陪伴自己三十載的歲月。
歲月找不回來,報紙也都扔差不多了,想要,買吧!
“福錢……”劉幽求說出兩個字。
好幾個人一同開口:“不是一番寒徹骨,怎得梅花撲鼻香。”
他們說同樣的東西,學堂給優秀孩子們的獎勵錢,尤其是縣學第一,帶梅花枝暗紋的錢。
一錢最少能頂五錢花,還會額外給東西。
像在莊子里的灼灼小丫頭,她掏出來一錢買吃的,買面前這碗餛飩。
這餛飩餡料好,值得兩錢,賣餛飩的會擺出來一大堆小菜給她。
再去買鹵肉,切好了讓她打包帶回家,留下她的那一錢獎勵券。
這個獎勵券的價值在于李家莊子的認可,拿著能夠在李家莊子買到更多的東西。
面值已經無所謂了,李家莊子額外賦予它的購買力才重要。
畢構覺得喉嚨癢癢,趕緊喝口餛飩湯:“老夫記得李家莊子兌換券在有的地方換銅錢,可是要溢價的。”
“去年河南府就是,今年才正常。”張說認可畢構的話。
“陛下……”畢構苦著臉跟李隆基說,只說兩個字。
“隆擇,臘月二十九了,何必憂愁,易弟即便多印福錢,不也是花用嘛!”
李隆基終于承認,對,成本一錢六毛,面值一錢,不代表購買力也是一錢。
自己身為皇帝賞賜的福錢,其他的地方想要,沒有!
別人只能高價收,賞賜是六千緡,印出來的可以是六十萬緡。
畢構更糾結了:“福錢屬于商品啊,還是貨幣?”
他想弄清楚,商品的話他要收稅,貨幣怎么收?貨幣印刷按照面值還賠錢呢。
“是朕掏錢的賞賜。”李隆基強調,你別想收到一分錢的稅。
“陛下圣明,待百姓恩重如山。”畢構眉頭皺成個川字。
“陛下圣明!”其他人一同說。
“回頭還得努力學呀,小易肚子里有更多的好東西。”
畢構被上了一課,準備找機會問問小易,怎么來計算,收不收稅?
并非必須收到稅,而是要弄清楚。
……
百姓們不知道群臣的郁悶,百姓都做了新衣服。
曾經當貨幣的絹帛在失去了貨幣屬性時候,只作為商品來流通,價錢隨行就市。
有的更貴了,有的便宜了。
前幾年一匹絹帛五百五十錢,如今一百五十錢。
與加工過程和所耗工時無關,不是貨幣,積壓多了,少了一種金融屬性,價格掉下去。
等著生產力發展得更好,糧食產量提高,絹帛產量低,價格會超過五百五十錢一匹。
眼下百姓買來做新衣服,準備過個好年。
孩子們看到大量的食物和家里人高興的笑容,自己也開心,似乎飄雪的天如萬里無云般晴朗。
同樣興奮的還有從山上下來的獵犬們,它們跑來跑去,偶爾在雪地上打個滾,吐著舌頭圍繞主人轉。
石瞎子領頭,他的隊伍抬著東西、扛著東西。
有木頭籠子,籠子中是……大熊貓。
六只大熊貓,成年的一公兩母,小崽子三只,有一只母大熊貓生兩個寶寶。
現在兩個寶寶都活著,胡風等人幫忙替換著叫母大熊貓喂奶,他們會操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