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吐蕃、打后突厥,易弟都不曾這般憂愁,究竟是何事?
“身處的位置越高,人越失落;知道的越多,則越無知;志向越高大,自己越渺小。路漫漫其修遠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。”
李易抬手搓搓臉,露出不怎么自然的笑容。
他就是這樣,知道的越多越難過。
通信還需要用有線電話和電報,連個手機都木有。
這要是大唐的斥候人手一個高分辨率的手機,比望遠鏡還好用。
發什么電報?直接就現場直播:大家看看啊,后突厥出兵了,你們自己計算多少人,他們有什么武器,無人機連上了,輜重部隊在后方偏左四十五里,呼叫巡航導彈,炸他。
后方一看,這么遠一點,屁個巡航導彈,增程火箭彈,四百多公里外發射,轟了他。
信號太弱了,趕緊轉北斗衛星信號,別怕浪費流量,你是斥候,不要錢。
你干啥呢?找免費WIFI呢?回頭就處分你。
“呵呵呵……”李易想著,自己忍不住笑出聲。
李隆基松口氣,易弟開心就好。
他倒是沒問‘易弟因何發笑’,他又夾個大蝦:“易弟這就是從你給潛水設備地方的人送來的大蝦,他們用硝石制冰,到這邊,檢驗過,能吃。”
“舟山群島的大對蝦?目前不適合如此運輸,硝石凝冰,太過費盡。
其他方式又受技術限制,火車不可以修過去,作用不大,內陸更需要火車。
還是應以海干貨為主,包括扇貝的貝柱,唇邊不要。
另外干凈又大的淡菜,煮好了曬干的。
當地曬海鹽了,多制作一些咸魚干送到內地,大家泡一泡,再進行其他烹飪處理。”
李易聽到是舟山那里來的,順嘴說當地應該怎么進行經濟運作。
換個人,自然要夸贊這東西多么好吃,甚至寫首詩,說此物珍貴,得來不易。
李易不需要,整個地球所有地方的海鮮他都吃過,他不在乎。
對蝦他認為不好,渤海灣也有,而且是冷水海域的,比舟山的更好。
用硝石制冰,凍著送過來,何必呢?
百姓太淳樸了,受一點恩惠,就要努力報答。
李隆基感動不已:“大唐有易弟,實乃大唐百姓之幸。”
他如是感慨,不過他確實沒說錯,現在的大唐因為李易過來,哦,帶系統過來,真的不一樣。
其實不帶系統也行,就是李易自己很累,發展的速度慢。
沒有系統,他過來,一樣能夠憑借自己的本事活得好好的。
他自己掌握的知識足夠他立本,他行賄的手段自然可以讓他立足。
沒有系統的支持,他想修通海州到長安的鐵路,至少二十年。
他不能查資料了,許多知識必須自己去回憶和延伸,蒸汽機就足夠他研究的了。
“與大唐百姓同在,某之幸。”李易笑著回應。
他現在特別高興,百姓們愛戴他,給他上香,尤其是夏天,有時候一晚上要上好幾盤香。
這個沒辦法,房間多,一個房間一盤蚊香對吧?
尤其是村子里,倉房中都點上一盤蚊香,熏蒼蠅用,蒼蠅晚上有時候也去醬缸那里睡覺。
熏上香,就不用總敲缸震蛆了,不然醬耙子一打就一片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