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要某一日讓朕再看到,將哪位開國功臣的全家,押至午朝門外問斬。那時候可就真的身敗名裂了。”
隨著午朝門外的第三聲追魂炮響。張士貴父子五人,便死在了午朝門外。
如今奸臣張士貴已經伏法,這跨海征東也算是圓滿的結束了。滿朝文武自然是皆大歡喜。
隨后,李世民又聽了魏征,房玄齡,杜如晦奏報。對這五年來,大唐所發生的一切,多多少少也掌握了一些事情。
最后薛仁貴向李世民請旨,回山西絳州龍門縣祭祖。李世民自然毫不猶豫的便答應了,并且允許薛仁貴在山西絳州龍門縣,新建平遼王府。
隨后秦懷玉等,一眾鐵衛禁軍將領,也向李世民請辭。希望可以早日回到幽州城,繼續統帥鐵衛禁軍。
李世民心中明,這些人是李泰的班底,自己絕對不能動的。否則會被李泰認為,自己有意消弱他的力量。
就如同當年李淵,從李世民的天策府,調走杜如悔和房玄齡一般。絕對會讓李泰感到危機感。
既然歷史上已經證明了,這樣做并不是明智的。李世民當然不會再去,犯李淵相同的錯誤。
早朝散去之后,李世民直接回了后宮。并將太子李承乾,一起叫到了后宮之內。
來到李世民的御書房,李世民由長孫無垢,親自服侍換下龍袍。然后轉過身來李承乾說道:“這段時間你替朕監國,不知有何感想。”
“兒臣這段時間替父皇監國,深知一國之君的辛苦。”李承乾對李世民說道。
“朕想知道,你這幾年來的真正領悟,并不是想聽你的奉承之言。說一說吧,無論你說什么,朕都不會怪罪于你。”李世民一臉平靜的,對李承乾問道。
看到李世民的表情,李承乾想了想后說道:“父皇,身為一國之君,每做一件事之前,必須經過深思熟慮。并且應該知道哪一些人可以用,哪一些人不可以用。”
“那不知你覺得什么人可以用,什么人不可以用呢?”李世民對李承乾再次問道。
“朝堂之中的官員大致分為三種,一種是我皇室宗親。另外一種是世家子弟。還有一種就是,隨父皇打下天下的老臣。”
“皇室宗親是我大唐國之根本,因為他們都是我們李氏子孫。永遠都是我大唐的支柱。”
“那些世家子弟,是真正治理天下的人。所以這些人同樣要為以重任,只有這樣才可以,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,讓我大唐更加穩若泰山。”
“隨父皇打天下的那些老臣,卻多少有一些居功自傲。恐怕除了父皇之外,沒有人能鎮得住他們。”
“所以兒臣覺得,皇室宗親應該官居要職,真正的掌握實權。世家子弟應該外放為官,為皇上掌管天下。”
“至于那些開國功臣,應該慢慢消弱他們的實力,免得再有類似于張士貴的事情發生。”李承乾一邊觀察著李世民的表情,一邊對李世民說道。
李世民心中不由得暗嘆,原本認為李承乾監國五年。應該知道天下的根本是什么。
可是如今這李承乾給出的答案,卻讓李世民不由得失望至極。不過李世民的臉上,卻沒有露出任何不高興的表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