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咬金和尉遲恭又在幽州停留了幾天,也算是享受了一下天倫之樂,然后就回轉長安城去了。
臨走的時候李泰還再三交代,讓他們一定不要露出絲毫的馬腳。一切都如同什么也沒有發生一般。
……
“如今已經到了萬物復蘇的春季,朕也是時候御駕親征吐蕃國了。不知人馬糧草物質等,是否準備妥當了?”李泰開口問道。
“回稟皇上,臣已經將50萬人馬操練完畢。糧草物資也由戶部尚書全部提供到位了。如今只等皇上一聲令下便可祭旗發兵了。”薛仁貴出班對李治說道。
“既然一切都準備妥當了,那就由軍師選一良辰吉日,朕要御駕親征吐蕃國。”李治點了點頭后對徐茂公說道。
“皇上,如今有平遼王薛仁貴出任三軍大元帥,但是卻不能沒有先鋒官。還請皇上選一先鋒官,為大軍開山搭橋。”徐茂公對李治說道。
“皇上,軍師所言極是。不但我軍需要一先鋒官,還要有押糧運草的糧草官。畢竟三軍未動糧草先行。”薛仁貴開口說道。
“這壓糧運草的事情就交給我程咬金了,這買賣我程咬金可不止干過一次,干起來那絕對是輕車熟路。”程咬金開口說道。
“那就有魯國公來負責押糧運草,不知各位誰愿掛著前部正印先鋒官一職?”李治點點頭后說道。
這先鋒官可是全軍的尖刀,不但要為大軍開山架橋。每戰還必當爭先,所以一時之間無人愿意接受這一職務。
如果放在李世民當皇帝的時候,恐怕這先鋒官一職早就爭破腦袋了。可是如今老將們已經相繼離開人世,所以自然無人再來爭奪。
看到滿朝武將無一人開口應答,這不由得讓李治大發雷霆。指著滿朝武將憤怒的說道:“平日里耀武揚威吹起牛來天不怕地不怕,今日朕要找一先鋒官,卻無人愿意替朕分憂。既然如此,朕還養著你們有何用。”
李治的話讓滿朝武將全部低下了腦袋,沒有一個人感觸李治的眉頭。生怕一不小心惹火燒身。
“既然沒人愿意當這前部正印先鋒官,那我尉遲恭就只能再披掛上陣了。皇上,臣尉遲恭愿領先鋒一職。”尉遲恭輕蔑的掃了眾人一眼之后,對李治說道。
“還得朝中幾位老國公為朕分憂,那就有勞鄂國公來出任這前部正印先鋒官一職了。”李治開口對尉遲恭說道。
“皇上,既然讓臣來當這先鋒官,那這先鋒軍能不能有臣自己來選。”尉遲恭開口對李治說道。
“五十萬人馬之內任鄂國公挑選,鄂國公可選十萬人馬為先鋒軍。”李治毫不猶豫的對尉遲恭說道。
“皇上,咱們平遼王大元帥最擅長的,就是擺下龍門大陣。到時候恐怕這五十萬人馬都不太夠,又如何能在這五十萬人馬之中選人呢?”
“所以臣覺得,應該從別處再調一支人馬過來,讓其充當這先鋒軍。不知皇上意下如何?”尉遲恭開口對李治說道。
“皇上,如今出兵五十萬,所需糧草已經是一個天文數字。如果再抽調10萬人馬的話,恐怕糧草補給很難供應。”戶部尚書開口對李治說道。
“你們平時不是總向皇上說,如果大唐國庫充足嗎?為何如今連一場戰役都無法支持下來?”
“難道是你們平時都在向皇上吹噓隱瞞實情?或者是暗中中飽私囊搬空了國庫?”尉遲恭怒視著戶部尚書說道。
“尉遲恭你莫要血口噴人,你哪只眼睛看到我中飽私囊了。你們這些武將只知道調遣人馬沖鋒殺敵,何曾關心過所需耗費的糧草要有多少。”戶部尚書毫不示弱的對尉遲恭說道。
自從李治登基之后,可以說大唐天下那是國泰民安。所以武將的地位也慢慢的降低了,而文臣的勢力卻在每日劇增。
這并不只發生在唐朝,在歷朝歷代都有這樣的情況出現。也就是常說的武將平天下,文臣治天下的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