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實話,這種不在三十六計當中的戰法,初時并不被他在意。
畢竟是冷兵器時代,無論是信息傳播的速度還是所謂的重要目標,都不是那么完美的。況且圍城的代價同樣巨大,有這閑工夫,直接打下來他不香么?
但此刻,面對優勢和劣勢同樣明顯的西秦,李世民突然發現這種戰術用在這里,好像還挺合適的。
只要對方敢一撥一撥的送,他就有信心全部干掉。而等薛舉反應過來不對時,沒準他已經干掉對方大半的兵力了。
一旦瓦解了薛舉,隴西不攻自破。
于是乎,就在屈突通和李靖陳兵高墌城下,切斷薛仁杲的糧道,做出圍城姿態時,他本人卻是帶著三千騎兵一路西進,躲在了自會寧南下北地的必經之路上。
長距離的行軍不會離明顯的水源太遠,過了雞頭山,水源便只有一處。
“來了!”
天色擦黑時,李世民剛啃完一只烤野雞,隨著羅士信的低呼,北面便有一道身影自山坡下快馬奔來。
“稟告大王,探馬來報,瓦亭水方向傍晚時有炊煙升起,不下百道。按照腳程,最遲明天傍晚,便會抵達此處!”
隨著回稟的校尉話音落下,圍坐火邊的李世民還未說話,在一旁扒著烤芋頭的劉武周就搖了搖頭,一臉篤定道:“非是傍晚!某敢斷定,對方明日午前定會出現!”
要說在王仁恭或是老李手下干活的時候,劉武周可不是個話多的人。尤其在上官未說話時,他一般是不發表意見的。
但今時不同往日了。
李世民是個喜歡聽別人意見的人,手下能人又多。
劉武周到了才發現,不算柴紹、馬三寶、劉文靜等名聲在外的總管,便是秦瓊、羅士信、段雄、丘行恭等人也都不是一般的低階將校,隨口一個點子,他都得琢磨很久。
原本他還指望和尉遲恭拉個小團體,也好能稍微凸顯一下“邊軍派”的優勢,誰知那個黑貨最近反倒和對方打的火熱,眼看著“邊軍派”就剩他自己了。
他聽調令南下是來雪中送炭,凸顯他劉武周能力的,可不是來幫別人出風頭的。眼看再不主動點,連那啥都搶不到熱乎的,他就把謹慎拋去了腦后,一有機會就要刷一波存在感。
果然,一聽此話,在坐的都看了過來。便是李世民也露出好奇的神色,詢問道:“哦?劉將軍何以篤定?”
劉武周很是享受這種“矚目”的時刻,便好整以暇的捋了捋胡子,笑道:“很簡單!因為他們是高墌之援兵!為防生變,一定會想盡辦法縮短趕路時間。加之此地多山,又無其他兵馬在側,那領兵之人必不防備。甚至膽子大些,連夜趕路也不是沒有可能!”
“有道理!”
李世民點了點頭,便起身拍手道:“既如此,咱們不妨就當他會連夜趕路好了!傳令下去,命士兵抓緊吃飯休息!明日一早列陣山北,全殲這路敵軍!”
“喏!”
眾皆起身接令,各自去麾下安排。
其實劉武周說的道理,其他人也未必就想不到,只是被這貨搶先了而已。便是李世民在聽到消息后,第一時間做出的決定也是一早埋伏。
看他挑的宿營地就知道了,可藍山距離雞頭山不過五十里。中有山路連綿,水源地不好找。一般熟悉路線的軍隊都會選擇提前扎營,吃飽喝足再趕路。也就給了被他們提前偵查發現的機會。
這一波帶兵出擊,李世民無視麾下勸阻,執意只帶這三千騎兵,也是看準了騎兵的機動性和操控性。
最重要的是,他更熟悉騎兵的戰術。
就像他三弟說的,人要選擇擅長的事來做,才會事半功倍。
很淺顯的道理,只可惜并不是人人都懂。
時間慢慢推移到入夜時分,就在他們這邊吃飽喝足,在山腳下守著篝火漸入夢鄉之時,高墌城北門大開,兩千兵馬放輕腳步,貼著城墻向西繞行,徑往唐軍大營奔去。
城頭之上,薛仁杲負手而立,看著遠處漸入黑暗的敵營,嘴角閃過冷笑。
敵人一定想不到,自己被四倍于己的兵力包圍,還敢去偷襲。話說等抓到了李世民,是先割耳朵呢,還是先切鼻子呢?
陷入到不可描述的YY中的薛仁杲絲毫沒有注意到,掛在不遠處木竿子上的某個一臉菜色的俘虜,此時看他的眼神和看傻子一模一樣。